剖析青年學生自殺根源
新華網2008-05-16
長期以來,大學里教書有余,育人不足,育人又以思想教育取而代之,思想教育也只限于政治范疇。簡單化、公式化、教條主義、形式主義的政治思想教育造成學生思想空虛。
作為二十世紀美國最偉大的小說家,一九五四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海明威,在名譽、地位、金錢、朋友、女人什么都有了的時候,為什么要飲彈自盡對此,人們百思不得其解。更使人震驚的是,西班牙最杰出的斗牛士貝爾蒙德聽到海明威自殺的時候,說了一聲“干得好”,然后也用同樣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這些都是個別現象,算不了什么潮流,不理解也罷,也許是他們上了尼采的圈套:“適時而死。死在幸福之峰巔者最光榮。”但是,近年來也不斷傳來大學生、研究生跳樓自殺的消息。這些青年學生未必知道尼采的學說,恐怕不是上了什么圈套對此,菲律賓世界日報有評論指出,應該認真地探討一下問題不斷出現、情況越來越嚴重的根源。
缺乏遠大的理想是自殺原因之一
長期以來,大學里教書有余,育人不足,育人又以思想教育取而代之,思想教育也只限于政治范疇。簡單化、公式化、教條主義、形式主義的政治思想教育造成學生思想空虛。夸夸其談的空洞理論、不著實際的說教解決不了青年學生心靈的饑渴。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從小就受到抹煞,雄心壯志又沒有樹立起來。從小到大,學生受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考大學,考上了大學就失去了目標。失去了奮斗的目標,就體會不出人生的意義,自然缺乏生存的動力,自尋短見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壓力太大是自殺原因之二
大學生的壓力過大,經濟上和學習上的沉重負擔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一些出自貧困家庭的學生,吃飯、穿衣有困難,更不堪學費越漲越高的重負。饑餓和寒冷折磨著他們,學費和雜費困擾著他們,使它們惶惶不可終日。加上學業的重負,身體和心靈都受到摧殘,難免感到絕望。某有機化學研究所二十六歲的衡陽籍在讀博士生孟懿從教學樓的七層跳下身亡,遺書顯示出了他自殺的原因:“厭世,想偷懶,精神抑郁。”從小學到中學,到高中,到大學,念完高中考大學,念完大學考碩士,念完碩士考博士,一直處于高度緊張狀態。人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到了極限,勢必承受不了,自然會出現精神抑郁。
心理脆弱是自殺原因之三
現在有很多學生嬌生慣養,依賴父母、獨立生活能力不強。家庭與學校所關心的只是學生的成績,忽視了他們的心理變化。他們沒有經過生活的磨礪,缺乏堅強的意志,又不能自我調節好心理狀態。為了找到一份工作,許多學生拼命學習,但是社會競爭激烈,學成之后又找不到工作,或找不到一份理想的工作,這時就失去了面對困難、面對未來的勇氣,一遇挫折就容易走上極端之路。
情感糾葛是自殺原因之四
青年學生經受不起愛情浪潮的沖擊,熱潮一來,紛紛卷入愛情的汪洋大海,熱血沸騰,忘乎所以。然而一部分人輕率,一部分認真。輕率的人把愛情當作游戲,拿得起來放得下;認真的人把愛情當作生命,拿起來了就放不下。前者瀟灑而去,另求新歡的時候,后者卻陷入了極度的痛苦,不能自拔。一些人缺乏自我保護意識,上當受騙之后,忍受不了沉重的打擊就走上絕路。
悲觀厭世是自殺原因之五
青年學生看到電視、電影中的青春生活盡是風流倜儻、瀟灑浪漫、充裕富足、豪華奢侈、良辰美景、幸福美滿。而面對的現實卻是世態炎涼、冷漠無情、競爭激烈、勞苦艱辛、困難重重,悲觀厭世的情緒也就日漸加深,為了逃避殘酷的現實,最終選擇自殺,一死百了。這是一種越來越突出的社會現象,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的重視和關愛,向他們伸出援助之手,保護這些珍貴的生命,挽救這些寶貴的人才。
相關文章
-
心理亞健康征兆征兆我們都知道在生活中可能很多人都會出現一些各種各樣的疾病,而且就像一些焦慮癥之類的也是非常常見的,可是大家有沒有了解過這些
-
現在為什么很多人選擇自殺呢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自殺,這是值得我們每個人都要重視的事情,那么現在為什么很多人選擇自殺?這是廣大朋友們必須要知道的事
-
學生自殺的原因 各方面都有責任近些年,學生自殺成為社會越來越關注的事情,所以學生自殺的原因是我們要知道的事情,很多人不明白學生正值花季為什么會選擇自殺
-
人自殺行為有哪些征兆挫折只是人生當中的一個坡,很多人因為不能跨過這個坡,而選擇去了另外一個世界。生活中,一時想不開,選擇自殺的人不乏其數,據
-
九大行為突顯人們的自殺心理現代社會中自殺的人漸漸增多,有的是因為愛情失意,有的是公司倒閉,有的是覺得人生不如意等諸多原因。那么一般自殺的人自殺前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