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官員自殺不能止于心理危機
2月5日凌晨5時,廣東省茂名市檢察院檢察長劉先進跳樓身亡。據警方稱,劉先進本人近期嚴重失眠,疑因健康原因引發精神焦慮而自殺。近年來,我國官員自殺事件引人關注。據不完全統計,2009年,我國共發生13起官員非正常死亡,僅12月,就有6名官員非正常死亡,其中多數官員屬于自殺.
這是一個常談常新的話題,也是頗受公眾關注的問題——官員自殺。新聞介紹說,每次官員自殺消息披露,公眾更多的是對事件是否隱藏腐敗的好奇、憂慮與猜測。但很少有人注意到,除部分官員涉及腐敗而自殺外,多數官員自殺的重要原因卻是心理健康出了問題。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對官員本身的壓力有了更深入的認識,不再一味地認為所有自殺官員都與腐敗有關,這對于糾正社會的片面認識有著相當的益處。但是,就筆者的看法,官員自殺背后的心理危機認識僅僅是問題的一個方面,正如不能把官員自殺都歸為腐敗那樣,也不能把官員自殺都歸為心理問題。這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
官員自殺不是官員的私人事件,而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公共事件。因為政府官員受全體公民委托,行使公共權力,管理公共事務,其權力和職責從實質意義上來說是一種社會契約行為,政府官員身上所體現出的國家意志應高于其他意志。美國前總統杜魯門曾有一句名言:假如你害怕廚房的熱氣,就別進來做飯,要做飯,別怕熱!就是說官員應該為行為的透明化付出一定的成本。是由于眾多存在的政府對公眾信任無法回應的事情,才導致了公眾對政府信任的減少,進而對有關政府的信息片面地產生了懷疑的意識,如果處理不當,就會成為政府實現善政的羈絆。在這個基點上,關注官員自殺也不能止于心理危機。
官員的心理健康問題,表面看只是個體的心理現象,但深層次上看卻是一個社會問題。關注官員自殺是對政府公共性的關注。公共性是政府作為公共部門管理活動的最終價值觀,因而公共管理中的領導必然是帶有“公共性”實質的公共領導。現實的情形下,不是每個官員都真正具備這種公共精神,甚至有可能與公共精神背道而馳。同時,關注官員自殺是對官員本身應該承擔責任的關注。政府官員也是經濟人,也要追求自身的利益。在市場經濟中,在可能的條件下,他們也要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這個過程中,由于他們可能犯下的過錯,社會要承擔更大的損失。
筆者以為,分析公眾關注官員自殺的背后,對于加強政府自身建設,維護政府公信力,建設責任政府、服務政府和透明政府,切實維護公眾利益是極有益處的。最起碼我們應該明白公眾關注官員自殺,絕不是因為自殺者,而是因為官員身份的特殊性和政府本身的公共性所決定的,因此,關注官員自殺也不能止于心理危機。
-
心理亞健康征兆征兆我們都知道在生活中可能很多人都會出現一些各種各樣的疾病,而且就像一些焦慮癥之類的也是非常常見的,可是大家有沒有了解過這些
-
現在為什么很多人選擇自殺呢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自殺,這是值得我們每個人都要重視的事情,那么現在為什么很多人選擇自殺?這是廣大朋友們必須要知道的事
-
學生自殺的原因 各方面都有責任近些年,學生自殺成為社會越來越關注的事情,所以學生自殺的原因是我們要知道的事情,很多人不明白學生正值花季為什么會選擇自殺
-
人自殺行為有哪些征兆挫折只是人生當中的一個坡,很多人因為不能跨過這個坡,而選擇去了另外一個世界。生活中,一時想不開,選擇自殺的人不乏其數,據
-
九大行為突顯人們的自殺心理現代社會中自殺的人漸漸增多,有的是因為愛情失意,有的是公司倒閉,有的是覺得人生不如意等諸多原因。那么一般自殺的人自殺前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