蔥姜蒜不為人知的保健功效
蔥姜蒜是我們日常飲食必備的輔料,可以說幾乎每一道美食都和它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那么,你知道嗎?蔥姜蒜除了調味作用,還有許多不為人知的保健功效呦!
蔥姜蒜不為人知的保健功效:
●蔥
蔥,百合科植物,其味辛辣性溫,入肺、胃經,具有解表散寒、通陽抑菌之功效。梁代陶弘景《名醫別錄》記載:“蔥可除肝中邪氣,安中利五臟,殺百藥毒。”明朝李時診說:“蔥乃釋家五葷之一,生辛散,熟悉甘溫,外實中空,肺之菜也,肺病宜食之。”蔥全身可入藥,帶須蔥白外用能散寒發汗,內服可通陽止痛;而蔥葉利尿、蔥籽強壯,蔥汁解毒。
中醫臨床上可用蔥白三根加生姜三片水煎服,治風寒感冒,發燒頭痛;將蔥白搗成汁滴汗時,用生蔥白、生姜各15克與食鹽少許搗成糊狀,用布包好涂擦手心腳心、前胸后背及肘窩腋窩,可發汗退燒。嬰兒感冒吐奶,可用蔥白2至3棵切碎加入一小杯人乳中上屜蒸透,取乳汁分數次喂服,療效極佳。小兒麻診出不透,可用帶須蔥白搗爛敷在肚臍上,疹子很快出齊。另外,生蔥搗爛外擦可治蜂蜇傷。
●姜
姜為姜科植物,根莖味辛性微溫,氣香特異,入肺、脾、胃經,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功效。藥用可分鮮姜、干姜和泡姜。俗話說:“冬吃蘿卜夏吃姜,不用醫生開藥方。”說明姜的藥用價值之大,范圍之廣。
中醫硏究認為,姜常用于外感風寒,痰濕犯肺或脾虛胃寒,水濕內停。將生姜搗汁沖服或煎湯內服,可解食魚蟹中毒。由于姜辛散力較強,又有化痰止嘔之功,配鮮竹灑水治中風痰迷、口噤不語等癥。生姜煮熟后刺激性較小,能溫中祛寒,可治胃寒腹痛。姜皮性味辛涼,有行水之效,臨床配茯苓皮、桑白皮、五加皮、大腹皮等諸味中藥可治皮表水腫。
據藥理硏究表明,生姜所含揮發油能使血液循環加快,全身溫暖,興奮神經。姜辣素能刺激胃液分泌,有促進消化作用,大量服用可治口干、喉痛,吸收后由腎排泄,刺激腎炎發作,故腎病者甚用。干姜溫中散寒,回陽通脈,燥濕消痰,可治寒性吐瀉,脘腹冷痛,肢冷脈微,痰飲喘咳。泡姜溫中散寒,溫經止血,用于脾胃虛寒,腹痛吐瀉,吐衄崩漏,陽虛失血。
●蒜
大蒜又名葫,為百合科植物的根莖,其性溫味辛辣,所含大蒜辣素具有很強的殺菌作用,對于細菌性、真菌性與原蟲性感染有明顯的治療與預防價值。明李時珍著《本草綱目》稱:大蒜“其氣熏烈,能通五臟,達諸竅,去寒濕,辟邪惡,消痛腫,化癥積肉食此其功也。”古希臘運動員將大蒜作為保健食品,古羅馬人用大蒜治療傷風、哮喘、麻診、驚厥等疾病療效極佳。公元5世紀,印度人發現吃大蒜能增強智力,嗓音宏亮。
中醫硏究發現,用大蒜3至5瓣搗爛開水送服或取獨頭蒜以炭火燒熟,每次服3克,可治痢疾、急性腸炎;每日服數瓣醋浸蒜治心腹冷痛,3日可愈。口服大蒜汁加奶油可治高血脂癥。大蒜4頭切片煎水趁熱熏洗外陰可治陰部搔癢;生吃大蒜配合溫鹽水漱口是預防流行性乙型腦炎的好方法。
-
芝麻黑豆漿 非常適合女性飲用其實在我們的身體當中有非常多的營養素能夠保護著我們的身體,更加的健康,如果嚴重的情況下也會危害到我們的生命的,那么芝麻黑
-
綠豆的功效 夏季常吃清熱又解毒綠豆營養豐富,對人體有很多功效,夏天可以用綠豆來熬綠豆粥,能夠達到清熱去火的效果。除此之外,綠豆還有很多其它的功效。下面
-
涼茶品種有不同 保健功效更不同喝涼茶在我國通常是南方朋友的一種愛好,現在隨著大家保健意識的增強,北方的朋友們也在嘗試用這種方法達到保健的作用,通常我們
-
花生是長壽果常吃有8種健康功效花生自古就有“長壽果”的稱號。在我們的日常飲食中加入適量花生,不但有助于防止動脈硬化,還可以有效的降低心臟病和腦卒中的風
-
優質葡萄酒與劣質葡萄酒如何辨別?優質葡萄酒與劣質葡萄酒如何辨別?世界名酒品牌出產的紅酒和一般的酒廠出的就不僅是品牌和榮譽的差別,最本質的區別還是在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