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包肉是哪個地方的菜?鍋包肉的做法
鍋包肉很好吃,那你知道鍋包肉怎么做好吃嗎?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鍋包肉的歷史典故及其做法。
鍋包肉是哪個地方的菜?
鍋包肉是著名的東北菜,把里脊肉切片,加白胡椒粉、料酒、鹽腌制后,裹上淀粉,下熱油鍋炸制一遍后再復炸一次,撈起。鍋底留點油,加入番茄醬、白醋、鹽、糖調成的醬汁快速攪拌后,倒入炸好的里脊肉即可。色澤金黃,外酥里嫩,口味酸甜。
這是哈爾濱道臺府菜創始人、濱江道署首任道臺杜學瀛首席廚師的鄭興文當年為適應外國來賓的口味,就把原來咸鮮口味的“焦燒肉條”改成了酸甜口味的菜肴,這一改使哈爾濱出現首創的菜肴。鄭興文按照菜肴的做法稱它為“鍋爆肉”,到如今就被叫成“鍋包肉”了。
鄭家祖籍遼寧省建昌縣,鄭興文從小家道殷實,良好的家庭環境讓鄭興文逐漸對飲食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菜肴的制作也有了一定的研究,并能對菜肴的色、香、味、形加以點評,被人們譽為“小美食家”。鄭興文6歲隨父來到北京,14歲時已對美食和烹調極為偏愛。
鄭興文曾在北京一官員家學做官府菜肴,經過幾年的刻苦學習后,出徒的鄭興文于1881年(清光緒七年)在北京,當時稱北平的一條街面上開了一家名為“真味居”的中檔酒家。1907年,受朋友舉薦,鄭興文帶了14個技術過硬的廚子進入了當時的道臺府做主廚,專門給首任道臺杜學瀛料理膳食。
作為當時北方重鎮的府衙,道臺府里經常會宴請國外的賓客。由于外國人喜歡吃甜酸口味,北方的咸濃口味令外賓們很不適應。為了討好外國使節,道臺杜學瀛就命府內廚師變換菜肴口味。
幾經冥思的鄭興文就把原來咸鮮口味的“焦燒肉塊”改成了酸甜口味的菜肴,這一改也就出現了新的菜肴,鄭興文按照菜肴的做法稱它為“鍋爆肉”,可能是洋人在點菜的時候發音有問題,到了現在就被叫成“鍋包肉”了。
這個典故,也恰恰說明了“鍋包肉”的烹飪特點和過程:先是將豬里脊肉切片腌入味,再裹上炸漿下鍋,炸至金黃色撈起,再下鍋急火快炒勾芡而成。由此法做成的鍋包肉,色澤金黃、外酥里嫩、酸甜可口,看起來就很開胃啊。
鍋包肉怎么做好吃?
正宗的“鍋包肉”是用上等的豬里脊肉為主料,做法是將肉切成7厘米長、5厘米寬、0.5cm厚左右的“大片”,配上適量的姜絲、蔥絲、精鹽、料酒、醬油、白糖腌制約20分鐘左右,用水淀粉及少許色拉油調成糊狀,下油鍋炸兩次。
第一次是炸7分熟、第二次是熟透。一份好吃的“鍋包肉”需要特別注意油炸時“火候”的掌控,油溫太高,會炸糊;溫度太低,會口感干硬。炸好的“大片”,色澤油亮,香味撲鼻,外酥里嫩。
可不要以為油炸之后就能吃了,接下來還要做“鍋包肉”關鍵的一步——“溜”,也就是我們說的“調汁”。“汁”分為兩種,一種是“新式”酸甜口味,一種是“老式”酸甜口味。
“新式酸甜”主料是米醋、白糖、鹽、胡椒粉、300ml番茄醬。“老式酸甜”主料則是鹽、醬油、糖、醋。調好“中意”的醬汁后,繼續燒熱油鍋,待其七成熱時,把剛才炸好的肉、調好的“汁”一并放進鍋里,再放入姜絲、蒜末,翻炒到湯汁濃郁粘稠,即可撒上香蔥、香菜。
這時,一道正宗的東北“鍋包肉”就大功告成了。看上一眼這鮮艷的色澤、聞上一口這撲鼻的香氣,就能讓你垂涎三尺,止不住的“流口水”。
-
警惕這6種蔬菜的不當吃法!蔬菜本是含有豐富營養的東西,但食用方法不當的話,不但吸收不了營養,可能反而會有害健康
-
早餐吃什么好 五種早餐讓你越吃越傻我們都知道工作壓力也是越來越大了,而且工作也是越來越忙了,很多人在早上的時候都沒有一些吃早餐的習慣,可是經常這樣做的話也
-
吃點甜食就能心情好?關于人類嗜糖的三個真相工作壓力也是越來越大,我們都知道,如果是經常在辦公室里面坐著,肯定會導致我們的身體出現一些疾病,甚至可能會導致我們的心情
-
葫蘆、黃瓜、絲瓜、瓠子等蔬菜,一旦有苦味千萬別吃我們都知道一般到了夏天的時候天氣也是越來越大,而且這個時候水果或者是蔬菜大量上市了,而且很多的一些新鮮的蔬菜也是非常多的
-
飲食忽略這幾點 讓你怎樣都瘦不下其實我們都知道減肥的方式也是非常多的,而且有的人也是嘗試過很多種呢,確實沒有瘦下來,而且減肥最為簡單的就是應該要管住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