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命之源
水是生命之源,最初的生命是在水中誕生,有了水然后才有生命。
水的簡單介紹
水是*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水在體內不僅構成身體成分,而且還具有調節生理功能的作用。人在斷水時比在斷食時死的更快,斷水至失去全身水分10%就可能死亡,可見水對于生命的重要性。由于水在自然界廣泛分布,一般無缺乏的危險,所以,在營養學中常未被列為必需營養素,但這并不否定水在生命活動中的重要作用。
水的發現歷史
水是生命之源,最初的生命是在水中誕生,有了水然后才有生命。
水的代謝吸收
正常人每日水的來源和排出處于動態平衡。水的來源和排出量每日維持在2500ml左右。體內水的來源包括飲水和食物中的水及內生水三大部分。通常每人每日飲水約為1200ml,食物中含水約1000ml,內生水約300ml。內生水主要來源于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代謝時產生的水。每克蛋白質產生的代謝水為0.42ml,脂肪為1.07ml,碳水化合物為0.6ml。體內水的排出以經腎臟為主,約1500ml,經皮膚蒸發排出約為500ml,經肺呼氣排出約為350ml,經糞便排出約150ml。
水的生理功能
1.構成細胞和體液的重要組成部分。
2.參與*內新陳代謝。
3.調節*體溫。
4.潤滑作用。
水的正常需要
水的需要量主要受代謝情況、年齡、體力活動、溫度、膳食等因素影響,故水的需要量變化很大,約800ml~2500ml。
我國既往的RDA和近年的DRIS均未提出水的需要量、供給量或膳食參考攝入量。美國1989年第十版RDAS提出:成人每消耗一千卡能量,水的需要量為1.5ml。
水的過量表現
如果水攝入量超過腎臟排出的能力,可引起體內水過多或引起水中毒。多見于疾病,正常人極少見水中毒。水中毒時,可因腦細胞腫脹、腦組織水腫、顱內壓增高而引起頭痛、惡心、嘔吐、記憶力減退,嚴重者可發生漸進性精神遲鈍,恍惚、昏迷、驚厥等,嚴重者可引起死亡。
水的缺乏癥
水攝入不足或水丟失過多,可引起體內失水亦稱為脫水。根據水與電解質喪失比例不同,分三種類型。
1.高滲性脫水:以水的丟失為主,電解質丟失相對較少。
2.低滲性脫水:以電解質丟失為主,水的丟失較少。
3.等滲性脫水:水和電解質按比例丟失,體液滲透壓不變,臨床上較為常見。
水的食物來源
食物中獲得或直接飲用水。
水的需要人群
所有人群
相關文章
-
如何正確的喝水世衛組織專家提出,每天攝入超過4L水可能會引起“水中毒”,但也強調,這種情況十分罕見,需要一次性攝入過量的水才會
-
每天喝水的最佳時間是哪些大家都知道喝水充足的話,能夠保護我們的身體,更加的健康,不至于達到一個脫水的癥狀,給我們的生命帶來的保護也是比較大的,那
-
早晨喝涼白開 身體健康有益我們大家不知道,在早上起床的時候,可以適當的去喝一些涼白開水不僅有防止口臭和便秘的作用,其實也可以對皮膚有一定的療效,所
-
哪些人不可以喝可樂 喝可樂也是有講究的其實在生活中可能有很多人都特別喜歡喝可樂,尤其是在夏天這個季節里面喝可樂,感覺特別的爽,但是不是什么人都特別適合喝可樂,
-
夏季健康喝水要學會掌握技巧夏季飲水要注意不能為了滿足了一時的痛快,一飲而盡,雖然這樣很爽快,卻會給自己身體帶來危害。只要掌握健康喝水的原則,就會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