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期間的健康飲食方式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中國的傳統節日更是蘊涵了深厚的中國的文化。而傳統節日的特色飲食便是深入到了文化的內層,更有甚者說,整個中國文化便是吃出來的。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中國人對飲食方面頗有研究,早就有“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之說。傳統節日中的特色飲食,便是將中國的文化精髓發揮到了淋漓盡致的地步。
我國傳統節日處于冬日的較多,過了冬至,就是臘八節了。按照老傳統,這一天人們都要吃“八寶粥”以慶豐收。“臘八粥”也叫“八寶七味粥”,中國各地臘八粥的花樣,爭奇競巧,品種繁多。人們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洗米、泡果、撥皮、去核、精揀然后在半夜時分開始煮,再用微火燉,一直燉到第二天的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更為講究的人家,還要先將果子雕刻成人形、動物、花樣,再放在鍋中煮。比較有特色的就是在臘八粥中放上“果獅”。果獅是用幾種果子做成的獅形物,用剔去棗核烤干的脆棗作為獅身,半個核桃仁作為獅頭,桃仁作為獅腳,甜杏仁用來作獅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頭小獅子。如果碗較大,可以擺上雙獅或是四頭小獅子。更講究的,就是用棗泥、豆沙、山藥、山楂糕等具備各種顏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壽星、羅漢像。這種裝飾的臘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廟的供桌上才可以見到。
而過完臘八,便進入了過年的前奏,首先便是傳統的“祭灶節”。祭灶節,民間講究吃餃子,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山區多吃糕和蕎面。晉東南地區,流行吃炒玉米的習俗,民諺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鍋倒”的說法。人們喜歡將炒玉米用麥芽糖粘結起來,冰凍成大塊,吃起來酥脆香甜。這就是現在大家都很喜歡的芝麻糖了,這種傳統食品,一般呈條形,平板形,色澤乳白,體亮晶明,香甜酥脆,味道純正可口,營養豐富,并有和胃順氣、止咳和醫治便秘等作用。祭灶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燒也是很有特色的節令食品。每到臘月二十三祭灶這天,燒餅攤點生意非常興隆。供品除糖瓜之類外,也有供水餃,取民間“起身餃子落身面”之意,有的也供面條。農歷臘月二十三“祭灶節”的到來,也就拉開了過大年的序幕,一個個新的輪回與周期就在這年復一年的時空轉換種有序地進行著。從新年的拜年到歲末的守夜,每一個節日都有著古老的歷史與驚心動魄、感人至深的民間傳說。餃子、年糕、粽子、月餅以及臘八粥,這些年節的象征食品,無一不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含義和特殊的意味。品味中國,品味文化,品味傳統,從品味飲食開始。
然而,佳節飲食應追求吃得科學、吃得衛生、吃得健康。那么,怎樣安排才科學合理,有益健康呢?
節日期間的健康飲食方式:品種要巧搭配。在注意色、香、味、形的前提下,力求葷素、冷熱、粗精、干稀巧搭配。葷素搭配,可以激發人的食欲,保持營養平衡,酸堿平衡。冷熱菜肴的口味,要甜咸巧調理,麻辣巧配比,達到五味俱全,胃口大開。精粗搭配,是指要適當吃些粗糧、粗纖維食物,幫助消化。干稀搭配,要求主食花樣要多,有饅頭、水餃、米飯等;粥、湯、甜飲等品種也要常變換,力求口味多樣。
肉食要巧選擇。葷食應少而精,肥瘦搭配,以瘦為主,口味要清淡,可多選擇牛肉、狗肉、兔肉、鴿肉、豬蹄、肉皮凍、雞鴨鵝爪等,以及海鮮類。魚、肉的制作要以清蒸為主,少吃油炸、火烤。
夜餐要巧補充。節日,人們為了玩個痛快,常到深夜甚至通宵達旦,因此免不了吃點夜餐,由于白天飲食豐富,夜餐吃點饅頭、包子、面條或喝點牛奶等熱飲即可,既充了饑,又不傷脾胃,還有利于睡眠。
零食要巧調理。針對三餐油膩食品較多。所以,零食應以開胃、理氣、消脹、降火、祛燥為主,如飯間吃點蘋果、梨、香蕉等水果;少吃花生、瓜子、糖果、巧克力等;話梅、山楂片、薄荷糖等可適當品味。
酒茶要巧點綴。喜慶佳節,親朋歡聚,適量飲點酒可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疲勞,加快新陳代謝,但切不可開懷暢飲,一醉方休。適當飲茶可增味添趣,幫助消化,益于身心,但不宜多飲濃茶。
-
什么食物降尿酸 降尿酸吃什么我們大家都知道尿酸比較高也是非常的危險的,一定要記得完全可以通過一些飲食的方式來調理,那么尿酸比較高的情況下,到底應該怎
-
推薦三款老年癡呆食譜我們都知道老年癡呆癥這個疾病在生活中也是非常常見的,而且老年癡呆癥也會給老人的生活帶來特別大的一些影響,如果是在發生的時
-
降脂飲食 安利五種降脂食物在說到高血壓高血脂的時候,大家都是非常的熟悉的,其實高血脂對人體也是有一定的壞處的,那么到底應該怎么做才可以降低高血脂的
-
推薦3款女人補腎的粥現在的生活節奏也是越來越快了,而且很多人的功能壓力也是挺大的,補腎不再是男人的專利,其實女性朋友們在生活中也要多注意,如
-
孕婦飲食 利水消腫吃什么在現在這個生活中,我們大家都知道,孕婦其實也是家庭中最重要的一個角色,而且懷孕的時候身體也是特別的特殊的,一定要記得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