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私塾有烹飪課嗎?
別以為古人很老土,古人其實很Fashion……
古代私塾有沒有烹飪課?
清末,由于有了家政課程,才有了正經的烹飪課,再后來有了廚師學校。在此之前的烹飪傳授,都是像現在傳統手工行業拜師一樣,一個師傅帶N多個徒弟。保不準哪一個天資聰穎的一不小心能出人頭地當上御廚。唐宋時就有文字記載,誰誰誰帶了多少徒弟,哪些成了氣候,光耀門楣。老百姓的女孩子在一生下來,就要以烹飪為必修課,為將來出嫁當家做準備。在唐代,婚后三日的新嫁娘,按習俗要親自下廚,展露自己持家的本事。有王建《新嫁娘》詩為證:“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
古人也辦“升學宴”、“謝師宴”嗎?
唐代在升官、升遷、考取狀元的時候,都會擺宴席謝君、謝師、招待同僚。五代時陶谷的《清異錄》里就記載了唐代最著名的一次燒尾宴,用極其豐盛的酒饌和樂舞款待來賓,堪比清代的“滿漢全席”。“燒尾宴”的由來,取其“神龍燒尾,直上青云之意”。該典故出自“魚躍龍門”,說是鯉魚躍龍門后,龍身魚尾,一把天火降下燒掉魚尾,自此凡魚就徹底脫胎成為天龍了。
古人也有喝下午茶的習慣嗎?
古代下午茶的專有詞叫:“點心”,不是我們現在說的名詞“點心”,而是動詞,意為:吃點小玩意兒。相傳東晉時期一大將軍,見到戰士們日夜血戰沙場,英勇殺敵,屢建戰功,十分感動,隨即傳令烘制民間喜愛的美味糕餅,派人送往前線,慰勞將士,以表“點點心意”。自此以后,“點心”的名字便傳開了,并一直延用至今。這樣算起來“點心”在中國有1600多年的歷史了,比傳說中的下午茶發源地“17世紀英國”早了1300多年!
古人也舉辦烹飪大賽嗎 ?
目前沒有查到比較有規模的烹飪大賽,但有片段文字記載有關刀工的比賽:在人的脊梁上當切肉片。把人背當砧板,比精細程度。最后切下的肉片要非常薄而且不能傷到當“砧板”的背。日前有新聞說某大廚在美女背上剁肉餡,吸引了無數眼球,原來也是脫胎于古人的賽事啦。
古人也有教授做菜的書籍嗎?
太多了。現代人好吃,古人也好吃。歷代“美食家”們把當時的食單、食譜、烹飪技法、飲食市場、飲食掌故等資料記錄下來,成為前人為我們留下的一筆財富。食單有:《呂氏春秋•本味》中的商代食單;《楚辭•招魂》中的楚宮食單;隋代謝諷《食經》;唐韋巨源《燒尾食單》;清李斗《揚州畫舫錄》記“六司百官食次”等。食譜有:《禮記•內則》所記“八珍”;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中飲食部分;鄭望之《膳夫錄》;宋陳達叟《本心齋蔬食譜》;林洪《山家清供》等等不勝枚舉。
辣椒傳入中國之前,湘菜、川菜還有辣嗎?
辣椒最早見于明高濂的《遵生八箋》的記載,被稱為“番椒”,時間是1591年。在鹽缺乏的貴州,“土苗用以代鹽”,也就是說辣椒先被缺鹽少油的西南少數民族食用。而“辣”這個字,古代是用來形容辛辣的食物給舌頭的刺激感覺,它一般用來說明姜、蒜、芥末、茱萸這些調味品給人的感覺。東晉常璩的《華陽國志•蜀志》里談到四川人嗜“辛辣”,大約指的是花椒和芥末。可見,芥末不是東洋人的專利。
古人除了酒,還有什么飲料喝?
茶。秦漢以前茶是作為治病的藥物。西漢以后才成為飲料。《三國志》記有故事,說是吳國皇帝孫皓每次請大臣們吃飯,都要強令群臣最少飲酒七升,韋曜實在不勝酒力,孫皓就暗中作了手腳,讓韋曜用茶代酒。不過當時的飲茶方法與今日大不相同,要放大蔥、生姜、薄荷、桔子皮、大棗,還要用鹽調味,麻煩吧,還真不知道喝著是什么味兒。從這個方法也可以看出茶的藥用遺風。元代開始,飲茶簡單了,也許蒙古人怕麻煩,受不了一道道繁瑣工序,直接用茶葉煎煮了喝,也不添加任何佐料。以后更是用水泡了喝,延續至今。
珍珠除了當飾品以外,古人吃珍珠粉來養生嗎?
現代的做法就是效仿的古人啊。古代不止吃珍珠,還吃玉,吃石頭,比如鐘乳石、紫石英、白石英、石硫磺、赤石脂,磨粉吃,或者一起下鍋煮了喝水。這就是魏晉時名士們爭相服用,象征身份地位的“五石散”。而且光吃這個不吃別的,頗有點現在美女們每天拿著小維他命盒子當飯吃的架勢。有記載唐玄宗的時候,統統把番邦上貢的珍珠等有機石煮沸了倒掉,只喝剩下的水。
現在有“滿記甜品”,古代有甜品站和冷飲店嗎?
冷飲大約起源于3000年前的商代。唐代已經開始公開出售冰制品,據《唐摭言》載,盛夏有人賣冰于市,過路人熱不可耐,人人都想一食為快。卻不料賣冰者自以為奇貨可居,故意把冰價抬高,結果路人一氣之下都忍熱走開了,不一會,冰都融化了,賣冰人終于弄巧成拙,賠了本。宋代出現了冷飲專賣店。楊萬里詩曰:“帝城六月日停午,市人如炊汗如雨。賣冰一聲隔水來,行人未吃心眼開。北宋汴京(今開封)的冰店里就有“冰糖冰雪冰元子”出售,當時的冰鎮酸梅湯,更是風味獨特。南宋臨安(今杭州)街上賣的有“雪泡豆兒水”、“雪泡梅花酒”等等,宋劉松年的《茗閱賭市》、宋書家的《半茶圖》,還把出售冷飲場面畫入畫中。明清時,不少美味冷飲名品相繼出現了,僅《紅樓夢》中就有酸梅湯、玫瑰露、木樨露、涼茶及玫瑰鹵子湯等記載。
古人夏天有冰棒吃嗎?
有啊。最早冰制冷飲起源于中國,那時帝王們為了消暑,讓奴隸們在冬天把冰取來,貯存在地窖里,到了夏天再拿出來享用。大約到了唐朝末期,人們在生產火藥時開采出大量硝石,發現硝石溶于水時會吸收大量的熱,可使水降溫到結冰,從此人們可以在夏天制冰了。以后逐漸出現了商人,把糖加到冰里吸引顧客。到了宋代,市場上冷食的花樣就多起來了,商人們還在里面加上水果或果汁。元代的商人甚至在冰中加上果漿和牛奶,這和現代的冰淇淋已是十分相似了。
勾踐臥薪嘗膽,苦膽吊那么長時間不會壞嗎?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中,記載勾踐:床前懸掛苦膽,坐臥都看得到,吃飯時嘗嘗苦膽的滋味。但是沒說苦膽懸掛了多久,也沒有詳細的考證。常溫下,鮮肉及內臟的保鮮期只有1-2天。時間長了就會因細菌大量繁殖而腐敗變質。所以如果勾踐確實懸掛了一只苦膽在床前,也不可能懸掛太長時間。勾踐公元前493年被放還越國,公元前472年勾踐滅吳,全部算起來勾踐嘗膽得有21年,當然絕對不可能是同一只膽。
-
貧血易變“黃臉婆” 預防缺鐵性貧血吃啥好經常貧血的人會給我們的身體帶來非常大的困擾,精神疲倦了容易變成一些黃臉婆,在預防缺鐵性貧血的時候,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的飲食
-
中餐點菜的禁忌有哪些我們現在的工作壓力很大,在周末休息的時候都會約上好友聚餐來放松自己的身體,聚餐一般都是會去餐廳的,去餐廳吃飯點菜其實是一
-
中餐的服務流程介紹相信只要是吃過西餐的人都知道西餐的講究是很多的,不像中餐那么簡單,其實你錯了,吃中餐也是有很多的講究的,有很多的飲食的禮
-
不得不知的喝茶敬茶的禮儀茶是國人最青睞的飲品,不僅老少皆宜,還是大家日常社交生活中最為常見的往來禮儀,但是,你是否了解給客人奉茶時應該注意哪些禮
-
怎么樣才能正確的品飲葡萄酒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喜歡喝葡萄酒了,葡萄酒歲我們的身體也有一定的好處的,但是,你到底有沒有正確的飲用葡萄酒呢,到底怎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