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蒸肉的歷史典故 不妨動手做做看
粉蒸肉是哪個地方的菜?關于粉蒸肉的菜系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最有代表性的是四個地方,大家知道是哪四個地方嗎?想不想親自動手做這道美食呢?
粉蒸肉是哪個地方的菜?
粉蒸肉(又名面面肉)是廣泛流行于中國南方地區的(江西、四川、陜南、安徽、湖北、湖南、浙江、福建等地)的漢族傳統名菜之一。粉蒸肉以主料帶皮五花肉加米粉和其他調味料制作而成。那么你知道粉蒸肉是哪個地方的菜嗎?
粉蒸肉作為一道通用菜,在江西各地都普遍存在,評為江西的頭牌菜毋庸置疑。但粉蒸肉因為菜的味道和形色沒有確定下來,有各種各樣的菜形,因此缺乏贛菜特色,在全國很多地方都有。
1、湖北
“粉蒸肉”舊時盛行于沔陽州(包括天門、洪湖、潛江、沔陽現改名為仙桃),素有“蒸菜之鄉”之美譽,是著名的“沔陽三蒸”之一。而關于“沔陽三蒸”的故事更是家喻戶曉。“沔陽三蒸”相傳始自元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友諒的故事。
當時,陳友諒從家鄉沔陽率兵遠征采石磯前夕,為了犒慰兵勇,鼓舞士氣,令隨軍包廚按“征”字做一些家鄉菜肴,寓意取得遠征的勝利。聰明的廚師按“征”“蒸”同音不同字的意思做出了蒸魚、蒸肉、蒸圓子。陳友諒的夫人羅氏又乘興用現成青菜――商蒿洗凈切斷,用蒸魚肉的米粉加入調料拌勻蒸熟,送上餐桌,眾將士極喜食,贊不絕口。從此這一帶的老百姓紛紛效仿,在喜慶的日子里,也用“三蒸”作為大菜宴請賓客,流傳至今。
2、江西
袁枚的《隨園食單》中關于粉蒸肉的記載“用精肥參半之肉,炒米粉黃色,拌面醬蒸之,下用白菜作墊,熟時不但肉美,菜亦美。以不見水,故味獨全。江西人菜也。”
3、河南
明末清初崇禎皇帝微服南巡,到了鄭韓,在一次郊游時,來到名嶺(封后嶺),天色已晚,加至腹中饑渴,天黑店遠,無法回店,于是便投宿在一姓丁的農夫小店,善良的丁氏夫婦,非常好客,把家中準備過年才吃的扣碗肉拿了出來,經過加工送于崇禎進食。崇禎食后大悅,當丁氏夫婦告訴他這是他們祖傳的粉蒸肉時,更是留戀剛才的味道,甜中帶咸;肥而不膩,回味無窮。
第二天,天亮走時崇禎對丁廚說到:“食之粉肉也,妙哉;來到鄭韓城不來封后嶺是一大遺憾也!不食丁氏粉蒸肉又是一大遺憾也!”隨后,崇禎告訴他們了自己的身份,并奉丁廚為御廚,和他一起進宮,從此丁氏粉蒸肉一直流傳之今。
4、杭州
粉蒸肉是杭州享有較高聲譽的一款特色名菜。它始于清末,相傳其名與“西湖十景”之一的“曲院風荷”有關。“曲院風荷”在蘇堤北端,此處荷花甚多,每到炎夏季節,微風拂面,陣陣花香,清涼解暑,令游人流連忘返。
“粉蒸肉”是當時杭州菜館廚師,為適應夏令游客賞景品味的需要,用“曲院風荷”的鮮荷葉,將炒熟的香米粉和經調味的豬肉裹包起來蒸制而成,其味清香,鮮肥軟糯而不膩,夏天食用很適胃口。后來隨著西湖“曲院風荷”美名的傳揚,“粉蒸肉”也聲譽日增,成為杭州著名的特色菜肴。
粉蒸肉的做法
材料:帶皮五花肉500克;青豆75克、植物油50克、蒸肉粉100克;郫縣豆瓣50克、甜面醬15克、白砂糖5克、料酒20克、老姜25克、味精2克、食鹽2克。
做法:
1、初步加工處理:將豬帶皮五花肉燎皮后洗凈。
2、刀工處理:將豬帶皮五花肉切成長10厘米、寬6厘米、厚0.6厘米的長方片,郫縣豆瓣剁細,老姜切成細末。
3、加熱處理:郫縣豆瓣用180℃熱油煵香,肉片用豆瓣、甜面醬、姜末、味精、鹽碼味30分鐘后加入蒸肉粉、白糖及50克清水拌勻,肉皮朝下均勻地擺放于蒸碗內,表面鋪上青豆。上籠蒸熟取出,翻扣于盤中即成。
-
女人吃百合有哪些好處 怎么吃更健康大家都知道百合花里面,對于我們的女性朋友們來說也是一個非常好的花朵,清新的香氣能夠對我們的女性朋友們的身體帶來非常好的狀
-
產后不宜立刻減肥 產婦應該這么吃啊對于一些孕媽媽來說,在生完寶寶之后應該如何正確的飲食才是最好的,有很多的孕媽媽在生完寶寶都想著要恢復自己的身材,那么你知
-
西餐中蔬菜該怎么吃如今在我國西餐也越來越流行,很多情侶約會都會選擇去西餐廳,可是也有很多人吃不慣西餐,因為里面經常出現生菜,比如蔬菜沙拉。
-
為什么食物能給人安慰?常在電視劇中看到,主人公一旦生氣就會大吃東西。那么,為什么生氣可以通過吃東西來宣泄出來呢?其實,生活中很多時候,吃東西都
-
常常喝的咖啡你了解多少?咖啡的氣味醇香濃厚,而且還能起到提神的作用,所以深得大家的喜愛,尤其是一些小白領,一上班就泡上一杯濃濃的咖啡,開始一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