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悠人的兒童醬油:重口味 不營養
醬油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我們地大物博,菜系眾多,醬油在增進食物的色、香、味、形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既然醬油在我們的生活中必不可少,“兒童醬油”也應由此應運而生,兒童醬油就肯定對兒童的成長更有利、更健康、更安全嗎?面對這些疑惑,今天就讓我們來共同研究一下。
醬油有多少“營養”?
醬油是一種調味品。傳統的“釀制醬油”以大豆和小麥為原料,經過發酵得到。經過在發酵過程中,大豆蛋白被水解,會釋放出許多谷氨酸。被釋放的出來的谷氨酸以谷氨酸鈉的形式存在,這是味精的有效成分,醬油的鮮味也主要來自于它。作為調味品,醬油中還需要大量的鹽。除了鹽本身的調味作用,它的存在也增加了谷氨酸鈉的鮮味。
現代技術還可以不經過發酵,直接用水解蛋白來“配制醬油”。醬油的核心是發酵水解大豆得到蛋白水解物,而配制醬油直接使用“水解大豆蛋白”。發酵把小麥淀粉水解成小分子,比如麥芽糊精,而配制醬油則可以直接使用水解玉米淀粉得到的糖漿。再加上鹽以及焦糖色素,就可以“勾兌”出味道差不多的醬油了。如果再加入味精雞精或者酵母提取物之類的成分來增加鮮味,就更可以模擬“傳統醬油”的風味了。
醬油中有一定的蛋白質、多肽或者氨基酸,但含量只有百分之幾。考慮到醬油是調味料,每天的食用量一般也就幾克到十幾克,這樣算下來,其中的蛋白質和氨基酸對營養的貢獻完全可以忽略。至于“有機酸”“碳水化合物”,更是擺弄名詞的忽悠,隨便吃幾口蔬菜水果米飯饅頭,“有機酸”和“碳水化合物”就比醬油多得太多了。所以,不管兒童醬油怎么“精心研制”,所謂的“補充營養”都是胡扯。
兒童醬油真的“低鹽淡口”嗎?
醬油的營養不值得期待,它唯一價值就是調味。如果非要考慮它對健康的影響,其中的鹽就是最值得關注的因素——高鹽不利于健康,它被認為是高血壓直接的風險因素。醫學推薦每天的鈉攝入量不超過2.4克,對應的食鹽攝入量是6克,而中國人平均每天的食鹽攝入量能達到10克。
高的鹽含量也有一定的防腐作用,所以傳統的醬油往往含有更多的鹽。在現代社會,醬油需要分裝、運輸和保存,需要相當的保質期。醬油中的鹽含量不可能太高,所以單靠它來防腐效果也有限。現代商業化的醬油中會加入一些防腐劑,比如山梨酸鉀或者苯甲酸鈉。許多消費者聽到防腐劑就很不安,其實它們都是很安全的防腐劑——添加量本來就不高,醬油的食用量又很小,完全不值得擔心。因為高鹽是一個很大的健康隱患,有的廠家又開發了“低鹽醬油”,把鹽的用量降低了一半左右,不過防腐壓力更大,就更離不開防腐劑了。
醬油是食鹽或者鈉的重要來源。一般醬油中的鈉含量在6%左右——這意味著,如果每天吃一勺醬油(約15克),攝入的鈉就相當于成人每天控制攝入量的40%了。
雖然有廣告號稱兒童醬油“低鹽淡口”,但是據一些媒體的調查報道,兒童醬油中的鈉含量并不比一般醬油低。即使是“低鈉醬油”,鈉含量是普通醬油的一半,依然還是很可觀。至于“淡口”,且不討論是真是假,如果味道淡了,要達到同樣的調味效果就需要加得更多,最后攝入的鹽量依然相當不少。
最重要的是,兒童飲食完全不需要額外再用醬油來調味。正常飲食中含有的鈉,已經足夠滿足兒童的生理需求,任何外加的鹽都是多余的。人的口味有適應性,通過調味來“增加兒童食欲”,就會讓他們對調味的依賴性越來越強,口味越來越“重”。小時候越“重口”,長大之后就越難以控制鹽的需求量,高血壓風險也就越高。
過早或過多的食用兒童醬油對兒童的生長發育無好處,而且增加高血壓的發病率,為未來的身體健康埋下隱患,家長們還是不要過多的給孩子食用兒童醬油。
-
兒童營養飲食的原則其實在我們的身體當中,有非常多的兒童并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吃飯,才能夠有非常好的營養,給我們的身體帶來非常健康的保護的,
-
生病了怎么樣很好的去合理營養大家都知道,一般小孩子生病以后肯定在飲食方面多調理,不然的話,孩子也會出現抵抗能力差,那么現在就為大家介紹小孩子生病以后
-
全麥食品 兩歲孩子才可以吃的現在大家都特別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得又高又壯,在飲食方面經常給孩子吃一些魚肉之類的,可能大家不知道,一般小寶寶在兩歲之后才可
-
吃素會不會影響孩子將來的身高隨著社會的進補,吃素已經成了一種時尚,可是孩子吃素會不會影響成長呢?這個問題,值得每位家長思考一下哦。
-
食物營養多,寶寶吃什么食物能補鋅鋅是我們身體里必不可缺的微量元素,很多媽媽不知道補鋅的知識,胡亂給孩子補,這樣不可以。補多了就會寶寶的臟器帶來負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