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須知 喂飯的孩子更易超重和挑食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景:家長端著一碗飯在后面追,寶寶在前面跑。孩子吃飯變成了一場追逐的游戲。殊不知,這樣的吃飯方式不僅不利于培養孩子好好吃飯的習慣,更讓孩子容易超重和挑食哦。
家長喂飯的孩子更易超重
那些讓家長用勺子喂飯的孩子更容易超重和挑食。科學家們相信,在斷奶后就自己學著吃飯的嬰兒,等他們到走路的時候,更不容易長胖。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嬰兒時期的喂養對于一個人的食欲和飲食習慣的形成起著重要作用。讓孩子自己控制自己的食欲,而不是已經吃飽了但被家長逼著吃更多,這是養成孩子健康飲食習慣的重要一步。
研究對比了在斷奶期間自主吃飯和用湯匙喂飯孩子的體重和飲食方式。他們發現,在剛開始斷奶的時候,寶寶可以通過固體食物養活自己。相對于家長喂給孩子泥狀食物(如蘋果泥、土豆泥等),研究人員給自主吃飯的寶寶提供了一些天然健康食品,而這些寶寶會自己用手抓著吃,直到自己吃飽。
這項研究觀察了298名嬰兒的樣本——先是觀察了他們在6到12個月時如何接受固體食物,然后又觀察了他們在18-24個月時的體重和飲食習慣。艾米·布朗說,家長們用匙喂孩子各種泥狀類的食物,會養成孩子不良的飲食習慣。
研究表明,讓斷奶期的孩子自主飲食,可減少他們吃得過多和肥胖的風險。自主飲食的結果是讓孩子能更好控制自己的食欲,從而對他們的飲食習慣和體重有著長期影響,其好處可以延伸到童年時代。那些自主吃飯的寶寶在感到肚子飽了的時候,能更“顯著”地停止進食,從而不太可能超重。不過,該研究沒有考慮到其他因素,比如母親的背景、出生體重、斷奶年齡和母乳喂養的影響。
孩子吃飯讓他自己做主
有人認為,小兒在12個月到18個月月的時期,對自己拿匙吃飯最有興趣,也最容易學會自己吃飯。過了關鍵時期,他會失去興趣,只想讓成人喂。這樣,將不利于獨立能力的培養。所以,對于家長來說,重要的是,在小兒能自己吃飯時,應逐漸地放棄喂飯的習慣。
萌芽期:10個月后
寶寶此時開始對餐具表現出濃厚的興趣。10個月以上的寶寶總想自己動手,喜歡擺弄餐具,而且每次喂飯他都喜歡來搶奪你手中的餐具,這正是訓練寶寶自己進餐的好時機。對食物的自主選擇和自己進餐,是寶寶早期個性形成的一個標志,而且對鍛煉協調能力和自立性很有幫助。
黃金期:12~18個月
孩子滿周歲后,就是讓孩子自食其飯的實際誘導期,而其中12~18個月之間,又可視之為“黃金誘導期”;因為在這段時間里,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迅速發展,若給予以適當的誘導,則會有事半功倍的成效。
放手讓孩子自己嘗試這時的寶寶很可能因此會把飯菜灑得一身一地。有的媽媽愛干凈,也怕孩子吃不飽,不愿意寶寶把一切弄得臟亂不堪,往往就生氣地制止寶寶這種行為,豈不知這樣做實際上是扼殺了寶寶自主自立學吃飯的萌芽,時間長了,寶寶就會認為吃飯就是一個被動接受的過程,與自己無關。
現在的家庭,多數是獨生子女居多。幾個家長養一個孩子的情況下,過分對孩子的寵愛會嚴重影響到孩子的成長。上文介紹的喂飯的孩子所帶來的影響,希望可以給大家帶來幫助。
-
兒童營養飲食的原則其實在我們的身體當中,有非常多的兒童并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吃飯,才能夠有非常好的營養,給我們的身體帶來非常健康的保護的,
-
生病了怎么樣很好的去合理營養大家都知道,一般小孩子生病以后肯定在飲食方面多調理,不然的話,孩子也會出現抵抗能力差,那么現在就為大家介紹小孩子生病以后
-
全麥食品 兩歲孩子才可以吃的現在大家都特別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得又高又壯,在飲食方面經常給孩子吃一些魚肉之類的,可能大家不知道,一般小寶寶在兩歲之后才可
-
吃素會不會影響孩子將來的身高隨著社會的進補,吃素已經成了一種時尚,可是孩子吃素會不會影響成長呢?這個問題,值得每位家長思考一下哦。
-
食物營養多,寶寶吃什么食物能補鋅鋅是我們身體里必不可缺的微量元素,很多媽媽不知道補鋅的知識,胡亂給孩子補,這樣不可以。補多了就會寶寶的臟器帶來負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