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補鈣也應當注重補維D
盡管人們總強調“補鈣”,但要補的并不只有鈣。吃下的鈣要想被吸收,就必須要有維生素D的參與,而維生素D卻是人們從日常飲食中很難獲得的,所以,相比較從小補鈣而言,從出生后半個月就開始補維生素D更為重要。
夜驚、出牙晚、夜里易出汗……每當這些情況出現,家長們就會緊張起來:是不是孩子缺鈣了?教授指出,可不一定。因為是否缺鈣,需要綜合判斷,并非一種表現就能“定乾坤”。
長得快要防缺鈣
家長有預防孩子缺鈣的意識是好的,但認識上確實有誤區。諸如文章開頭提到的那些表現,的確是缺鈣孩子會有的;但反過來說,有了這些表現就證明孩子缺鈣則不能成立,就像煩躁不安、夜驚還可能是神經系統紊亂造成的。所以,當出現上述癥狀時,最好的方法是帶孩子去醫院做個檢查,由醫生來確認是否缺鈣,是否該補。
孩子的生長速度也不能忽視。身體的需鈣量與發育速度成正比,如果孩子的生長速度過快,對鈣的需求量會隨之升高,缺鈣問題也就凸顯出來了。因此,當孩子個頭竄得太快時,家長應關注一下他的攝鈣量,或者干脆去做個骨密度測試,以判斷是否真的缺鈣。
缺多少補多少
那么,怎樣補呢?在補鈣的所有原則中,有一條很重要,就是“缺多少補多少”。這倒不是說,鈣補多了些就一定會有問題,畢竟按照我們日常的補鈣量,離“太多”還有一段距離;而且機體有自己的吸收規律,一旦多了就會自動降低吸收率,很難達到補多的程度。問題的關鍵是,完全沒必要。
其中有明確的兒童膳食鈣推薦量:0—6個月的嬰兒,每日推薦量為300毫克,6個月—1歲為400毫克;1歲—3歲為600毫克;4歲—6歲為800毫克。家長只要根據孩子每日的膳食進行大致的計算,比如,每100毫升牛奶中大約含有100毫克鈣;每100毫升配方奶粉中大約含鈣40—60毫克;每100克蛋黃中約含112毫克鈣,即能衡量出是否缺鈣,又缺多少。
當然,要家長分毫不差地計算每日攝鈣量并不現實。有個簡單的方法,喝母乳的,只要保證母乳能將孩子喂飽,一般就不會缺鈣;而斷了奶的孩子,只要每日牛奶中的鈣接近推薦標準,通常也不會有問題。
維生素D更要早補
盡管人們總強調“補鈣”,但要補的并不只有鈣。吃下的鈣要想被吸收,就必須要有維生素D的參與,而維生素D卻是人們從日常飲食中很難獲得的,所以,吳光馳認為,相比較從小補鈣而言,從出生后半個月就開始補維生素D更為重要。
補維生素D有兩種方法,一是曬太陽,二是服用魚油。曬太陽可謂是很經濟實惠的一種方法,因為太陽中的紫外線可以促使皮膚合成維生素D,只要讓孩子每天曬上一兩個小時的太陽,就能省下一筆買藥的錢了。但需要注意的是,太陽曬太多也未必好,所以,家長要懂得視陽光的強度來選擇合適的地點,比如夏天陽光太強時,最好選擇上午10點以前或下午3點以后進行,可待在樹下的陰涼處或屋檐下。
如果當地陽光不充足,那就需要靠魚油來補了。服魚油時,必須掌握好量,即每天攝入維生素D為400個國際單位,最多不能超過800個國際單位,否則就有中毒的危險,這可能導致各種臟器結石,甚至威脅生命。
-
兒童營養飲食的原則其實在我們的身體當中,有非常多的兒童并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吃飯,才能夠有非常好的營養,給我們的身體帶來非常健康的保護的,
-
生病了怎么樣很好的去合理營養大家都知道,一般小孩子生病以后肯定在飲食方面多調理,不然的話,孩子也會出現抵抗能力差,那么現在就為大家介紹小孩子生病以后
-
全麥食品 兩歲孩子才可以吃的現在大家都特別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得又高又壯,在飲食方面經常給孩子吃一些魚肉之類的,可能大家不知道,一般小寶寶在兩歲之后才可
-
吃素會不會影響孩子將來的身高隨著社會的進補,吃素已經成了一種時尚,可是孩子吃素會不會影響成長呢?這個問題,值得每位家長思考一下哦。
-
食物營養多,寶寶吃什么食物能補鋅鋅是我們身體里必不可缺的微量元素,很多媽媽不知道補鋅的知識,胡亂給孩子補,這樣不可以。補多了就會寶寶的臟器帶來負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