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是如何使用阿膠補血的?
阿膠是常見的補血藥,從古代到現代一直被人們所利用,那古代的人們是如何利用阿膠補血的呢?是否與現代的使用方法不同?一起來看看。
古代醫經典籍論阿膠
編前語:漢代,《神農本草經》載,阿膠“主心腹內崩,勞極灑如瘧狀,腰腹痛,四肢酸痛,女子下血,安胎。久服輕身益氣。”
東阿阿膠漢唐至明清一直是皇家貢品,對其主治功效,歷代醫家均有論述。
漢代時,阿膠為臨床常用之品,多取其滋陰補血、安胎止血之效。僅張仲景《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兩書中,應用阿膠的方子就達 12 種。
《傷寒論》有治療陰虛陽亢、心煩不得臥的黃連阿膠湯,即用阿膠9克,配以黃連 5 克,黃芩、芍藥各 9 克,雞子黃 2 枚。此方取阿膠滋陰之功,實為后世用于治療陰虛之證的范例。同書的炙甘草湯,方用炙甘草 12 克,臺參、阿膠、麻仁、桂枝、麥冬各 9 克,生地黃 20 克,生姜 6 克,大棗10枚,酒水各半同煎,分服。全方益心氣、養心血、振心陽、復心脈,亦是用阿膠滋陰補血的先驅。
又如《金匱要略》中的膠艾湯,用川芎、甘草各 6 克,阿膠、艾葉、當歸、芍藥各 9克,干地黃 12 克,水煎去滓,放入阿膠溶化溫服。治婦女沖任虛損所致的崩漏下血,月經過多,淋漓不止;產后或流產損傷沖任,下血不絕 ;或妊娠下血,腹中疼痛者。諸證病情雖有不同,但都以出血為主要癥狀。該方取用阿膠,既有止血之功,又有補血之用。更與暖宮止血的艾葉配合,成為調經、安胎及治療崩漏、胎漏的要藥,亦為后世養血止血、調經安胎的祖方。
晉唐時期,阿膠的顯著療效和“歲常煮膠以貢天府”的影響,對后世將其視為調補饋贈之品,起到了一定作用。
唐《藥性論》稱阿膠“主堅筋骨,益氣止痢”。《千金食治》又謂其“治大風”。這個時期,既取其做補益藥餌以食療,又常取其止血以治療出血諸癥。
唐代《元和郡縣志》記載,太宗時,派遣大將尉遲恭光臨東阿縣,封存阿井,宣布至此之后,當地閑雜人等一律不得私啟井封,制造阿膠,否則殺無赦,只有官家才可以“啟封而取水”、“熬膠進貢”。
-
產后氣血差,這些食物氣血雙補女人產后為什么會氣血兩虧?
-
補血效果好的食物有哪些很多女性都有貧血問題,這跟她們的體質有直接關系。長期的貧血,容易導致暈眩、眼花等健康問題出現,對女性身體會造成很大傷害。
-
血豆腐能補血嗎小編平時也非常喜歡吃哦!雖然看起來顏色紅紅的,好像鮮血一般,但是吃起來真叫個香啊!聽到有人說吃血豆腐可以補血,這靠譜嗎?來
-
女人養氣血容易犯哪些錯誤補氣補血是擁有好氣色的先決條件,如果氣虧血虧,那女性的健康就無法得到保障。所有,女性需要養氣血。我們知道養氣血的最好方法
-
哪些食物養血安神好在平時生活中,有一些人經常出現頭暈眼花的癥狀,這時候一般都是因為缺乏足夠的休息引起的。中醫認為,這種癥狀的人應該多吃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