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夏已過 快貼秋膘
立秋,民間素有“貼秋膘”一說。過去民間對節氣有許多講究,多數又與吃和防病有關,這與人們關注自己的生活健康不無關系。“民以食為天”,立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人們當然忘不了吃,所以民間流行“貼秋膘”。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燉肉,講究一點的人家吃白切肉、紅燜肉,以及肉餡餃子、燉雞、燉鴨、紅燒魚等。
從唐宋時起,我國人民就有在立秋用秋水服食小赤豆的風俗。取7粒至14粒小赤豆,以井水吞服,服時要面朝西,據說可以一秋防痢疾。到了清朝,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來檢驗肥瘦,體重減輕叫“苦夏”。那時人們對健康的評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標準。瘦了當然需要“補”,彌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當然首選吃肉,“以肉貼膘”。
現在我國各地立秋食俗也不相同。在杭州一帶流行食秋桃。立秋時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個,吃完把核留起來。等到除夕這天,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人們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魯東地區就有“立秋開頭坐一坐,來年春天要挨餓”的俗諺,提醒人們加緊農事勞作,奪取豐收。萊西農諺則說:“入伏下雨伏里旱,立秋下雨吃好飯”。同樣還有“七月秋樣樣收,六月秋樣樣丟”的說法。意思是農歷七月立秋,五谷可望豐收;若立秋日在農歷六月,則五谷不豐還會歉收。對于過去只能靠天吃飯的農人來說,立秋的意義可就不僅僅限于吃了。
在天津等地還流行“咬秋”。人們相信立秋時吃瓜可免除冬天和來春的腹瀉。
其實,關于“貼秋膘”,每年我們都探討,該不該急著“貼秋膘”的問題就尤為值得重視。專家認為,立秋后是生津養陰的好時節,高脂肪并不利于養生;同時,由于現代人的飲食習慣與需要貼“秋膘”的古人相比,已經營養過剩了。
相關文章
-
秋季怎么正確吃蘿卜 蘿卜的功效在秋天這個季節里面,可能大家都特別喜歡吃蘿卜,而且蘿卜的營養價值也是非常高的,所以為了我們的身體健康,那么在秋天這個季節
-
秋季干燥 飲食要注意這幾點秋天的天氣也是比較干燥的,給我們的身體帶來的傷害也是比較大的,那么我們在飲食方面一定要注意幾個要點,才能夠保護我們的身體
-
秋后養胃不可缺少的飲食護理俗話說胃病“三分治七分養”,七分養應該在三分治的基礎上進行,養胃即清養胃陰,治療胃燥津傷、胃陰不足的方法。癥見胃部灼痛或
-
女人秋天必吃6大排毒祛火食物入秋,很多人易上火,火大時會出現口瘡、大便澀滯等癥狀。不及時祛火,體內的毒素就會殘留過多,引起多種疾病。下面來看看六種適
-
秋天吃南瓜既護心又助眠俗話說,“秋天到,南瓜俏”,眼下正是南瓜上市的季節。除了能給我們帶來味覺上的享受外,南瓜還具有多種保健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