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健康進補 當心四大進補誤區
每到冬季的時候,各地的人們都是開始給我們身體進補的,各種中藥材也是統統的加入的我們的飲食中的,其實有的時候這些進補方法都是錯誤的,下面我們就給大家說說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進補錯誤有哪些吧。
誤區一:地域不分“濫補”
我國幅員遼闊,地理環境各異,人們生活方式不同,同屬冬季,西北地區與東南沿海地區的氣候迥然有別。因此,王發渭教授說,千萬不要地域不分“濫補”。
冬季的西北、東北地區天氣寒冷,進補宜大溫大熱之味,如羊肉、狗肉、鹿肉等,補品中如人參酒、參茸酒等,強壯補身,御寒助陽確有作用。
而長江以南地區雖已入冬,但氣溫較北方地區要溫和的多,進補宜清淡甘溫之味,如雞、鴨、鵝等。
王發渭教授提醒,長江以南地區的人們如果多食羊肉、狗肉、鹿肉等容易燥熱動火,出現咽痛、口瘡、鼻出血等癥狀。雨量較少且氣候偏燥的地帶,也是少用為佳,應以干潤生津之品如百合、荸薺、蓮藕、梨等果蔬為宜。
誤區二:老少不辨“蠻補”
由于人有男女之別和老少之異,因而在冬季“進補”之時,也不盡相同。如老年人生理機能減退,大多體質虛弱,所以適當適量“進補”可增強抵抗力,有利于身體健康。
然而,小兒生理機能旺盛,正常發育的健康兒童,或生病尚未痊愈的兒童,就不宜“進補”,尤其對一些甘溫、溫熱之物,如羊肉、狗肉、鹿肉、麻雀肉、麻雀卵等,只適宜于成年人,兒童即使體質弱,也應忌食或少食,反之則有損無益。
王發渭教授舉例說,一個9歲兒童,此兒自幼體弱多病,因進食肉面過量,隨后不思飲食,日漸消瘦,家人疑為營養缺乏,給予服用人參蜂王漿、牛奶、雞蛋,并經常用人參、黃芪燉雞湯補充營養,體質越補越差,致終日厭食,面黃口臭,腹痛腹脹,中醫論以納食呆滯,調理脾胃而癥狀消失。
所以,青少年(包括小兒),由于身體處于生長發育階段,應注意飲食營養,調節補充,一般不宜以藥物進補。
誤區三:辨證不清“亂補”
患者李某長期睡眠不好,白天精神疲困,認為自己體質差,自服人參、西洋參、參芪大補膏,其量又大,結果出現興奮、煩躁,失眠更厲害了。王發渭教授說,這是典型的“亂補”,非但無益,反而有害。
他說,為使冬季“進補”能更準確地達到預期效果,應根據人的不同體質和食物的屬性進行辨證施補。中醫按照食物的性味,可分為平補、溫補和清補等類。
所謂平補食物是幫助維持健康和生命所必須的食物;溫補食物能溫陽助火,改善畏寒怕冷癥狀,從而增強體質,如陰虛內熱的體質,多食則加重陽熱升火,出現咽干、齒痛、牙齦出血、便秘等癥狀;清補食物偏涼可以清火,如陽虛偏寒體質,多食反而使體寒更甚,從而出現腹瀉、腹痛等癥。
因此,即使你身體虛,也不能盲目“亂補”,身體虛有許多種類,每一種虛證,都有針對性的補方、補藥和食物,藥證不符,不但無效無益,反而有副作用。
誤區四:無虛盲目“求補”
鄭奶奶平時喜歡吃些補藥、補品,一次,鄭奶奶感冒了,幾天都沒有胃口,她自認為是身體虛弱,而自行吃了過量的高麗參,以致被送到醫院時目呆口張,面赤無神,四肢顫栗,氣息奄奄,幸虧救治及時,才能轉危為安。
時下,由于媒體廣泛傳播,廣告中各種“補品”的神奇、靈驗功效的宣傳往往夸大其詞,人們基于求補心,出現了很多無“虛”求補者。
王發渭教授強調,保健品不同于食品,也不同于藥品。在國外對這類保健品稱為“功能食品”,它既不能針對某一種疾病,也不能使你在原有健康的基礎上更加強壯,只能使你的亞健康狀態恢復到正常的健康水平。
-
腎病綜合征怎么護理 飲食很關鍵有很多的人們在平時的時候都會出現一些腎病綜合癥這樣的癥狀呢,那么對于腎病綜合癥這樣的疾病來說,我們在平時的時候應該怎么護
-
胃病吃什么食物好 胃病飲食上需要注意什么其實如果我們的胃病出現了疾病的話,也會給我們的身體帶來非常大的困擾的胃病,我們應該吃什么樣的食物才是最好的,會不會給我們
-
在生活中經常會有錯誤的一些療法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大家可能都經常做一些比較錯誤的療傷法,就像一般在胃疼的時候,可能很多人都特別喜歡喝果汁或者是在發燒的時
-
推薦 5種常見清肺化痰食物大家是不是經常覺得現在的空氣越來越差。二手煙、空氣污染一直在侵害著我們的肺部。除了注意日常的生活習慣,大家平日也可以多吃
-
白血病康復期吃什么 小編推薦三道菜白血病康復期吃什么?白血病患者在康復期常常會出現頭昏、心慌以及體質虛弱等癥狀。小編推薦三道食療菜肴,白血病康復期可以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