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寶寶厭食了怎么辦?
寶寶的飲食問題是父母最為關心的,只要寶寶稍微有點吃得不好,父母立即就會擔心他長得不好或是生什么病了。但寶寶飲食問題的主要“責任人”并不是寶寶,而是父母自己,父母應該重新審視一下自己在喂養寶寶時是否存在問題了。專家表示,生活中,父母在寶寶的飲食方面存在著四大認識偏差。
誤解一:以為孩子食欲不好就是厭食
醫學上對寶寶厭食癥的診斷有一個標準:
1.厭食時間:6個月以上(含6個月)。
2.食量:蛋白質、熱能的攝入量不足供給標準的70%-75%;礦物質及維生素的攝入量不足供給標準的5%;3歲以下寶寶每天谷類食物攝取量不足50克。
3.生長發育:身高、體重均低于同年齡人正常平均水平(遺傳因素除外);厭食期間身高、體重未增加。
4.味覺敏銳度降低,舌菌狀乳頭肥大或萎縮。
5.一般的厭食時間應持續2周以上。
由此可見,很多寶寶的飲食問題不能認為是“厭食”,更談不上患了“厭食癥”。
誤解二:偶爾不吃某種食物就是偏食
寶寶偏食或不吃某種食物,有很多原因,如食物口味可能不適合寶寶;色澤不夠吸引寶寶;又如有的寶寶初吃某種食物時吃得很少,父母就認為寶寶對這種食物不喜歡,于是就再也不買這種食物,久而久之,寶寶就形成不吃某種食物的習慣。
我國大多數家庭膳食以谷物為主,寶寶吃的食物也往往受父母飲食習慣的影響,如果父母有偏吃某種食物的習慣,也會影響寶寶的食物結構。
誤解三:寶寶的食量理應越來越大
隨著年齡的增長,寶寶的食量會越來越大。如果寶寶今天吃得多一點,明天吃得少一點,也很正常。造成寶寶短時間內食欲欠佳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1.寶寶患病時,如感冒,食量會有所減少;
2.胃部著涼或吃了過多的冷食,也會不愛吃飯;
3.因攝入過多食物或高熱量食物攝入過多導致積食;
4.寶寶運動過后出現暫時性食欲下降,甚至根本不想吃東西。
誤解四:強迫與引誘是讓寶寶吃東西的好辦法
當寶寶不吃飯或不愿吃某種食物時,一些父母往往采取強迫手段,用“填鴨式”的方式,把食物強行塞進寶寶嘴里。也有些爸爸媽媽,采用引誘的方法誘導寶寶進食,如“吃完了,媽媽帶你去公園玩”,“再吃一口,爸爸給你買個玩具”。
當寶寶不愿吃飯時,采取強迫的辦法不僅不能達到目的,還可能助長寶寶逆反心理的形成與發展。有時候適當采取一些鼓勵的辦法,比如當寶寶吃得比較好的時候,表揚他幾句,讓他的心情得到興奮,這對增強他的食欲有一定好處。但是如果經常用引誘的辦法就可能失去效果。
媽媽注意
進食看總量而不是一餐兩餐
當寶寶拒絕媽媽給他準備的食物時,您的反應不要過于激烈,這只說明他不想吃罷了,不要強迫寶寶吃東西,不要將吃飯變成“拉鋸戰”,把吃飯的時間延長30分鐘。如果您覺得寶寶吃得還不夠,那在1-2小時后,再給他吃一些零食,例如水果或者牛奶,一天三頓主食再加上兩頓零食就足夠了。
一些孩子會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拒絕某種食物,不要為此擔心,只要總體的飲食情況是均衡的就行。
如果寶寶看到碗里的飯太多,會感到厭煩。媽媽其實可以給他換一個大一點的碗,或者裝少一點的飯,讓寶寶從心理上先接受,以后逐漸增加。這就是聰明媽媽的做法了。
哪些疾病會引起小兒厭食?
夏季小兒厭食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現象,很多媽媽以為是因為天熱,孩子才“沒胃口”。實際上,很多疾病也是讓寶寶食欲差的元兇。下面就為大家列出會引起小兒厭食的疾病。
(1)感染性疾病:急性感染,如細菌、病毒和其他類型感染是食欲減退最常見的原因;慢性感染,如結核、饅性購部感染、腎盂腎炎、隱藏的膿腫、阿米巴病和其他亞急性或隱匿的感染。
(2)胃腸道疾病:腹瀉、長期便秘、消化性潰瘍、急慢性肝炎、腸梗阻、消化道變態反應等。
(3)營養性疾病:缺鐵、缺鋅等。
(4)代謝及內分泌疾病:急慢性肝病、佝僂病、腎功能衰竭等。
(5)心肺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低氧血癥等。
(6)結締組織病:風濕熱、少年類風濕病等。
(7)神經及精神性疾病:如小兒急性偏癱、神經性厭食癥等。
-
小孩能吃秋葵嗎 少食竟有三大好處!生活當中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自救虧才是最好的,那么對于我們的小朋友的人來說到底能不能夠吃虧了,會不會給我
-
酸梅湯是小孩能喝的嗎 值得了解下對于我們的小寶寶來說,到底能不能給我喝酸梅湯呢?給我們的身體帶來的危害也是比較多的,寶寶能不能喝酸梅湯,那會不會影響到我
-
冬天到了 餐桌加個萵苣好處多對于剛剛出生之后的一些幼兒來說,并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飲食才能夠保護我們的幼兒園更加的健康,讓我們的生命更加的有營養的,
-
得了蕁麻疹應該吃什么才是最好的?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們正在被蕁麻疹所困擾,但是你知道嗎,如果得了蕁麻疹的話,飲食方面也是一個至關重要的事情,蕁麻疹也不僅會給
-
寶寶上火 奶粉調配不當惹的禍給寶寶沖調奶粉相信是每個媽媽都要做的事情。掌握正確的沖調方法既不浪費奶粉,又有助于寶寶健康成長。那該如何正確沖泡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