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吃扁豆健脾祛濕 推薦6種扁豆的吃法
春分之后春天慢慢進入高潮階段,可以根據不同體質,通過用健脾、祛濕功效的湯、粥來調節,除了土茯苓、赤小豆這類中醫藥效比較強的食物外,還可通過吃綠色蔬菜來祛濕,比如扁豆。下面,營養保健小編就為大家介紹扁豆的功效以及吃法,大家一起來了解吧!
扁豆健脾化濕 需煮熟防中毒
扁豆被稱為“豆中之王”,扁豆又叫娥眉豆、茶豆、南扁豆、藤豆。中醫認為,扁豆味甘入脾胃經,主治脾虛有濕、體倦乏力、少食便溏、水腫。中醫書籍提到扁豆,味甘平而不甜,氣清香而不竄,性溫和而色微黃,與脾性最合。扁豆是一味補脾而不滋膩,除濕而不燥烈的健脾化濕良藥。
扁豆的營養成分相當豐富,包括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磷、鐵、多種維生素及食物纖維等,扁豆角的B族維生素含量特別豐富。需要注意的是,扁豆中毒事件頻頻發生,因為扁豆中的紅細胞凝集素、皂素等天然毒素比較耐熱,只有將其加熱到100℃并持續一段時間后,才能破壞。因此無論是在家中還是在外,都要注意扁豆必須炒熟才食。
扁豆連皮吃更好
扁豆衣為扁豆的種皮,性味功用與扁豆類似,唯效力遜于扁豆,但毫無壅滯之弊,用于脾虛泄瀉、浮腫、清熱除濕等。土對應脾,暴食傷脾,如有腹脹、腹瀉、倦怠、氣短、韌帶和肌肉松弛、身體水腫等癥狀時,就需要養脾了。下面介紹扁豆6道健脾祛濕食譜。
食療之一:扁豆瘦肉湯
食材:扁豆100克,陳皮1/4個、豬瘦肉400克,食鹽、生姜適量。
做法:
1.把豬肉切塊洗凈,陳皮去瓢,生姜切片;
2.把1中的食材一同放進煲內,加入清水,先用大火煲沸后,改為小火煲1~1.5小時,加入適量食鹽便可。
本湯可清熱祛濕、解脾虛濕困。
食療之二:扁豆燜面
食材:扁豆250克,面條250克,肉片75克,蔥花、姜絲各適量,蒜粒1小勺,醬油2大勺,鹽、味精各適量。
做法:
1、扁豆兩頭去筋,掰兩節;面條切成約10厘米長的段。
2、燒熱3勺油,爆香蔥花、姜絲后放入肉片,炒至肉片發白倒入醬油,醬油汁沸騰后放入扁豆,翻炒至扁豆呈翠綠色,加水(略低于扁)。
3、開鍋后,把面條抖散,均勻、松散地碼在扁豆上,蓋上鍋蓋,調小火燜幾分鐘,打開鍋蓋從鍋邊看一下扁豆的熟爛程度和湯汁的多少。當湯汁剩少許,扁豆熟軟時關火,放鹽、味精、蒜粒,用筷子拌勻。
食療之三:扁豆糕
食材:扁豆500克,綿白糖375克,豆沙餡200克,食用紅色素少許。
做法:
1、將扁豆洗凈,用沸水浸泡10分鐘,待皮軟后去掉皮,放入大碗內,加滿清水,滴上幾滴堿水,入籠蒸至酥爛,取出冷卻,帶水用網篩擦成泥,包進白布壓干水分,扁豆即成粉泥,可放進冰箱冷藏約30分鐘。
2、取一半綿白糖用食用色素染紅。
3、扁豆泥兩面用布夾住,按成33厘米長、20厘米寬的長薄片,平放在案板上,去掉白布,用刀對切成兩塊,一塊鋪上豆沙,要鋪得均勻,再將另一塊扁豆泥蓋上,然后在上面鋪上紅色糖,最后鋪上白糖撳平,即形成五層,吃時切成菱形塊即可。扁豆糕制作要領扁豆沙、豆沙餡鋪時要均勻,切塊時要大小一致。
-
選擇油也是有講究 營養的可以讓身體健康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可能很多人在烹飪的時候都會選擇植物油,可是大家不知道,在選擇油的質量上面,也是關系著我們大家的身體健
-
煲湯到底有哪些小竅門存在的很多人在煲湯的時候肯定會把上面的一些泡冒給倒掉可能大家不知道這個泡沫要不要倒掉,現在就為大家介紹煲湯的一些竅門到底有哪些
-
簡單的家常菜 會呵護自己的胃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可能大家經常在外面吃飯,而且經常吃外面的食物,肯定會給自己造成特別大的影響,所以以后在家里做簡單的家
-
雞蛋應該這么炒炒雞蛋看似簡單,操作起來實屬不易。有不少人炒出的雞蛋不是碎得不成形,就是太老,有時還會糊鍋,甚至還有蛋腥味。小編給
-
如何制作金針菇美食金針菇口感爽滑脆嫩,不管是蒸煮煎炒都美味,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而且金針菇不僅好吃,還含有大量豐富的維生素、微量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