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疳積居家治療的有效方法是什么
小兒疳積是現在很多的小孩子都會存在的一種病癥,如果患上了這種病的話,會讓孩子的身體變得越來越消瘦。一直下去的話,對寶寶的健康影響很大。下面尋醫問藥網中醫頻道就來為大家介紹小兒疳積的居家治療法。
小兒疳積家居治療
一、寶寶身體有了“積”
這樣的寶寶多是患了中醫所說的疳積,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有“積”。它是小兒時期一種常見的病癥,通常城市的兒童發病率較高,主要見于5歲以下的寶寶,尤其在夏季炎熱時發病率較高。但是,如能及時采取治療措施,很快就會治好;若不予重視則容易引起貧血,并發營養不良,影響寶寶正常的生長發育。
二、什么原因使寶寶身體有“積”?
“積”是由于寶寶的臟腑嬌嫩、脾胃消化功能尚未健全所致。中醫認為,胃司受納,脾主運化,脾胃調和方能知饑欲食,食而能化,寶寶才能健康快樂的成長。引起寶寶身體有“積”的主要病因如下:
1.媽媽妊娠期間營養不良,或寶寶是早產兒,先天腸胃功能不足;
2.寶寶經常饑飽無度,加之大人盲目給吃營養食品、零食,損傷脾胃;
3.嬰兒時期沒有及時添加輔食,消化功能較同齡寶寶差。
三、寶寶有“積”的表現
寶寶有“積”后,大多表現為見飯不喜,沒有饑餓感,但喜冷飲;面色萎黃,形體偏瘦,毛發稀疏、枯黃;脾氣煩躁易哭,夜間入睡不穩,額頭上多汗或面紅耳赤,口中有酸臭氣味;體內鋅、鐵、鈣等微量元素均缺乏,血色素也偏低。
四、小兒疳積居家治療法
寶寶有“積”,可以通過吃健脾、消積的藥物治療,但對有些寶寶來講喂藥很困難,且見效慢。中醫傳統療法即捏積,對治療寶寶有“積”有其獨到之處。捏積也稱為小兒按摩,是中醫外治法之一,通過手法作用于小兒體表的特定部位,以調節機體的生理功能,年齡越小,療效越好。
捏積的方法操作簡便,方便易行,并且見效快、療效好、無毒副作用。方法為每天一次,10次為一療程,各位媽媽不妨一試。操作方法如下:
1.運大腸:大腸穴位于食指端橈側邊緣至虎口。媽媽可用一根食指在此處做直線推動按摩,每次推200次,每天1次,還可治療腹瀉。
2.推脾土:脾土穴位于拇指螺紋面。媽媽可用一根食指在此處推動按摩,每天1次,每次推200次,可治療寶寶嘔吐、腹脹。
3.揉板門:板門穴位于大魚際隆起處,媽媽可用一根食指揉此處,每天1次,每次揉50-100次,可治療寶寶腹脹、食欲不振。
4.推天河水:天河水穴位于前臂掌側正中,自腕橫紋中點至肘橫紋中點成一直線,媽媽可用一根食指推動按摩此處,每天1次,每次100-200次,可治療身熱煩躁、便秘的寶寶。
5.捏脊4遍:雙手中指、無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狀,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對準食指前半段;然后頂住寶寶的皮膚,拇指、食指前移提拿皮肉,自尾椎兩旁雙手交替向前推動到大椎兩旁,即為捏脊一遍。如此反復4次,可治療寶寶厭食、腹脹、腹瀉。
媽媽須知:
1.在進行上述療法時,媽媽一定要注意推拿手法要輕柔,在按摩處的皮膚上撒少許爽身粉,這樣操作起來會減少阻力,減輕不適感。
2.如果寶寶皮膚局部有皮疹或破損,一定要暫時停止按摩。
3.正在發熱患病的寶寶不適宜使用此法。操作掌握不好的媽媽,可到中醫醫院進行此項治療。
小孩時期是一個人生長發育的時期,如果在這個階段沒有充足的營養補充的話,人在以后很多的方面都會出現異常。所以如果出現了小兒疳積一定要及時的進行治療才好。
-
暖寶寶的多種用法,你學會了嗎?冬天來了,天氣寒冷,大姨媽來時小姐姐們不適感會更加明顯,特別是宮寒的小姐姐們,天冷痛經會愈加嚴重。但有一樣神器的出現,解
-
四種方法告訴你怎樣去除濕氣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去濕氣的說法,但是很多人對于自己是否有濕氣、是否需要去濕氣卻不是很了解,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濕氣
-
杜松的藥用價值_杜松的副作用其實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的中草藥能夠幫助我們的身體恢復到健康的狀態的,那么對于我們的杜松這樣的中藥來說,到底有什么樣的藥用
-
熬夜看球賽 三類食物助你健康看球其實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人們都是喜歡熬夜看球賽的,經常熬夜看球賽的話,能夠改善我們的身體里面的疾病的困擾,幫助我們的身體
-
三條經絡管住脾氣生活中我們都知道每個人的脾氣也是各不相同的,有的人的脾氣特別的好,但是有的人脾氣也是特別的暴躁的,尤其是對于脾氣比較暴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