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畏”之中藏玄機
“本草言明十八反,半蔞貝蘞芨攻烏。藻戟遂蕪俱戰草,諸參辛芍叛藜蘆。”這就是有名的“十八反歌訣”。中藥有配伍禁忌,這是人們或多或少都知道的。早在漢代,《神農本草經》首先提出了“勿用相惡相反”的用藥配方理論,后世醫家則據此提出了“十八反”、“十九畏”的配伍禁忌,并流傳至今……
“本草言明十八反,半蔞貝蘞芨攻烏。藻戟遂蕪俱戰草,諸參辛芍叛藜蘆。”這就是有名的“十八反歌訣”。所謂“十八反”,即:烏頭反貝母、瓜蔞、半夏、白蘞、白芨;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藜蘆反人參、沙參、丹參、玄參、細辛、芍藥。“十九畏”指的是:硫磺畏樸硝,水銀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牽牛,丁香畏郁金,川烏、草烏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參畏五靈脂。
“十八反”、“十九畏”是目前中醫藥界普遍使用的配伍禁忌。其中“相畏”配伍可使藥物某些方面的功效減弱,并非絕對禁忌;而“相反”配伍則可能危害患者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不可合用。
但是,遍覽中國古代醫家的經典醫籍,我們卻驚奇地發現,諸多名醫大家所創制的方劑,卻不乏劍走偏鋒、獨出心裁,用相反相畏的藥物配伍所制成的方子,用于臨床各科疑難痼疾的治療,留下了發人深思的“以毒攻毒”的經典醫案。
沉疴用猛藥,“反”“畏”不絕對
在《神農本草經》問世后不到二百年,東漢時的醫學家張仲景在他的《金匱要略》中,就用了不少相反相畏的組方。比如在治療寒氣厥逆一癥時,張仲景用了“十八反”中的半夏與烏頭同居一方,名曰“赤丸”;在治療頑固性痰飲時,他又用了甘遂與甘草相反的藥物配伍,制成“甘遂半夏湯”。
到了唐代,孫思邈的《千金方》中創制的由反藥或畏藥組成的的方劑有146個,比如治療全身浮腫的“大豆湯”,就將甘草、甘遂、烏頭、半夏兩組反藥同用,取其大吐以去濕,相反相激,取得良效。
-
哪些人適合于吃辣木籽辣木籽這種飲食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樣子的,那么你知道嗎?平時對于這種隱私來說并不適合所有的人們都是吃的,有時候
-
服用中藥的禁忌有哪些?服用中藥期間要注意禁忌問題,服用中藥期間要清淡,服用中藥期間千萬不能吃發物類的食物,否則會影響到藥效,也會影響疾病的治療
-
服用中藥時要注意什么 服用中藥要注意4點事項服用中藥需要注意的問題比較多,服用中藥時要注意不宜喝濃茶,否則會影響到藥效的發揮,最好不要喝碳酸飲料,否則會影響到藥效的
-
中藥配伍和用量大小有什么關系中藥治療疾病的效果很好,但是影響中藥藥效的因素有很多的,中藥中有很多的配藥,不同的配藥的數量大小對于疾病的治療有很大的作
-
平時我們如何分辨中藥真偽中藥相比西藥看來,使其身體在發生疾病后利用中藥的口服,為之能給身體帶來極大的治標又治本,但現在的生活中出現了以假亂真的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