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喝中藥 中醫提醒牢記三個“T”
生病的時候很多人喜歡選擇中藥治病療法,很多情況下需要喝中藥,大家經常認為喝中藥很簡單,其實不然,喝中藥是有很多的講究的,服用不當會影響到藥效的發揮,下面我們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喝中藥謹記的三個“T” 。
Time(時間)
一看病情二看藥性
病情:服藥時間應根據病情來決定,如果疾病在胃部以下,比如發生肝病、腎病等,一般應在飯前30~60分鐘服用湯藥;如果疾病在胃部以上,比如發生在心臟、肺部等,最好在飯后15~30分鐘服用。
藥性:清熱解毒藥、潤腸的瀉藥宜空腹服用;健胃藥或對胃腸有刺激的湯藥以飯后服為好;驅蟲藥應隔夜服,一般是睡前服用一次,第二天早晨空腹時再服用一次;安神藥應在睡前30分鐘至1小時內服用。
Temperature(溫度)
不同藥有冷熱要求
湯藥一般情況下宜溫服,就是把煎好的藥液在常溫下涼到30℃~40℃時服用。但是解表、祛寒和活血通脈的藥液應趁熱服下;清熱解毒的藥和止吐類藥,則要等藥液稍冷后服用。
Times(次數)
1天1劑,早晚1次
一般的湯藥都是一日一劑,但要把頭煎、二煎藥汁混合均勻,早晚分服,每次的劑量以150~200毫升為宜。只是清熱解毒藥有特殊要求,可每天服3~4次,如感冒高燒不退者,可4個小時服1次發汗解表藥(不分晝夜),藥液可稍多些。
另外,不少人對湯藥的沉淀物是喝還是丟棄也有疑問。其實,煎好的湯藥只要用一層粗紗布或漏網過濾即可。湯藥放一段時間后,碗底常有沉淀物,但為了確保藥效,服用者最好還是將沉淀物盡可能服下。
最后還要提示的是在湯藥里不要加糖,原因是白糖性涼、紅糖性溫,如果把白糖加入到溫熱的藥中,或把紅糖加入寒涼藥中都會減弱藥性,影響療效。
相反,有些藥就是利用苦味來刺激消化腺分泌,從而發揮療效,比如黃連,如果加糖服用將達不到治療效果。
以上從服藥時間(Time)、溫度(Temperature)、次數(Times)這三個方面作了詳細的介紹,希望給大家帶來幫助。
-
哪些人適合于吃辣木籽辣木籽這種飲食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樣子的,那么你知道嗎?平時對于這種隱私來說并不適合所有的人們都是吃的,有時候
-
服用中藥的禁忌有哪些?服用中藥期間要注意禁忌問題,服用中藥期間要清淡,服用中藥期間千萬不能吃發物類的食物,否則會影響到藥效,也會影響疾病的治療
-
服用中藥時要注意什么 服用中藥要注意4點事項服用中藥需要注意的問題比較多,服用中藥時要注意不宜喝濃茶,否則會影響到藥效的發揮,最好不要喝碳酸飲料,否則會影響到藥效的
-
中藥配伍和用量大小有什么關系中藥治療疾病的效果很好,但是影響中藥藥效的因素有很多的,中藥中有很多的配藥,不同的配藥的數量大小對于疾病的治療有很大的作
-
平時我們如何分辨中藥真偽中藥相比西藥看來,使其身體在發生疾病后利用中藥的口服,為之能給身體帶來極大的治標又治本,但現在的生活中出現了以假亂真的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