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喝中藥不苦 喝藥不苦7秘訣
很多人都見識過中藥的味道,一聞到中藥的味道,很多人都會捂住鼻子,中藥味道不好聞,喝起來更是難,很多人會為了減輕苦味就在中藥里放糖,其實這個做法是不對的,那么如何喝中藥不苦呢?
喝中藥不能“甜蜜蜜”
很多媽媽給孩子煎煮中藥時,怕味太苦,孩子吵吵鬧鬧不愿意,也會在湯藥里放很多白糖。其實,中藥不能“甜蜜蜜”。
專家指出,食用蔗糖有一定的禁忌范圍,凡是舌苔厚膩者,或腹脹中滿、濕熱內阻的人不宜吃蔗糖。如果在服用化濕理氣的中藥時加糖,反而會對疾病雪上加霜。還有一些寒性中藥也不適合加糖,糖屬溫性,會降低中藥的療效。
喝藥不苦秘訣
秘訣一:用吸管吸中藥
由于人舌頭上的苦味感受器主要集中在舌頭的前半部,以舌尖最為突出。所以我的第一個秘訣就是:用吸管吸中藥。
吸中藥時,將吸管放在舌根處,讓藥液直接進入咽喉,避免藥液接觸舌尖或舌頭中部的味蕾,這樣自然就能很大程度上地減少苦味。吸管的選擇,以口徑大的酸奶管為宜,便于輸送藥液。當然,年齡太小的孩子不宜使用這個方法,以免飲用時不慎導致嗆咳。
秘訣二:適當添加調味品
醫生指導下酌情在一些補益類湯藥中加入大棗或甘草可減輕湯液苦味,還可以增強補益作用。但是在有海藻、大戟、芫花的方子中不宜加甘草。在晾涼的藥湯中加一勺蜂蜜也可以減輕苦味,但是腹瀉和糖尿病(如何治療糖尿病)患者不適合。如果服湯藥時出現了惡心、嘔吐現象,可在喝湯藥前喝少量生姜汁或嚼服2—3片生姜片。此外,在服藥前不吃糖和其他甜味食品也很重要。
秘訣三:掌握位置
舌頭上感受苦味的味蕾集中在舌根,因此喝藥時應盡量避免舌根過多地接觸藥液;服用較苦的藥丸時,也應將藥放在舌尖,然后用溫開水迅速送服。
秘訣四:涼一下再喝
另一個減輕苦味的方法是不要趁熱喝中藥(解表發汗藥除外)。這是因為舌頭的味感與溫度有關。藥液溫度冷卻至20—36攝氏度之間,易快速服下,且感覺不太苦。因為正常人口腔內的溫度為36.2—37.2攝氏度,當湯藥溫度與舌的溫度相近時,味覺神經的感覺最靈敏,此時喝湯藥感覺味道最苦。
當湯藥的溫度高于38攝氏度、或低于36攝氏度時,味覺神經不太靈敏,苦味就會減弱。不過,湯藥高于38攝氏度有可能會燙傷口腔黏膜,因此20—36攝氏度之間是最好的選擇。
秘訣五:喝藥快速
藥汁在口中停留的時間越長,感覺味道越苦,故服用中藥宜快不宜慢。喝藥的速度越快,受苦味的影響越小。喝湯藥時最好使用吞飲法,飲滿一口后快速吞下;也可用湯匙直接將藥液送至舌根而順勢咽下。
秘訣六:立即涼水漱口
味蕾受涼水刺激時,對味覺的敏感度會降低。因此服藥后立即用涼水漱口,可使苦味迅速減輕。漱口后再喝適量溫開水,這樣既有利于胃腸道對藥物的吸收,又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藥液的苦味。必要時可嚼一塊口香糖,及時去除口腔中的異味。
喝藥不苦秘訣?通過我們的介紹,我們知道了中藥的苦是治療疾病的一種療效,但是我們不能在藥里面放一些甜的東西,這樣會影響藥效的。
-
哪些人適合于吃辣木籽辣木籽這種飲食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樣子的,那么你知道嗎?平時對于這種隱私來說并不適合所有的人們都是吃的,有時候
-
服用中藥的禁忌有哪些?服用中藥期間要注意禁忌問題,服用中藥期間要清淡,服用中藥期間千萬不能吃發物類的食物,否則會影響到藥效,也會影響疾病的治療
-
服用中藥時要注意什么 服用中藥要注意4點事項服用中藥需要注意的問題比較多,服用中藥時要注意不宜喝濃茶,否則會影響到藥效的發揮,最好不要喝碳酸飲料,否則會影響到藥效的
-
中藥配伍和用量大小有什么關系中藥治療疾病的效果很好,但是影響中藥藥效的因素有很多的,中藥中有很多的配藥,不同的配藥的數量大小對于疾病的治療有很大的作
-
平時我們如何分辨中藥真偽中藥相比西藥看來,使其身體在發生疾病后利用中藥的口服,為之能給身體帶來極大的治標又治本,但現在的生活中出現了以假亂真的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