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拔罐的九大常用穴位
前幾天同學打電話說腰疼,我建議他去醫院檢查一下,他說去澡堂子洗個澡順便拔個罐就好了。但是拔罐不是哪痛就拔哪的,要找對穴位才是關鍵,才能起到養生的效果。小編帶大家看看醫生拔罐時常拔哪些位置吧。
一.足三里
足三里是*保健穴位之一,古人稱之為“長壽穴”。有關足三里的經絡理論已被大量現代研究所證實,足三里對大腦皮層功能有調節作用,對心血管功能、胃腸蠕動功能和內分明功能以及免疫系統均有良好的促進作用。中醫經絡學認為,足三里所在的足陽明胃經是多氣多血之脈,循行從頭到足,縱貫全身,主要分布于頭面、胸腹及下肢外側的前緣。所以足三里不僅可以調節消化系統的功能,還可以治療胃經循行所經過部位的病變,以及多種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壓、心臟病、胃腸病、糖尿病等。經常在足三里穴拔罐,就可起到保健作用。
二.涌泉
涌泉穴是足少陰經第一個穴位,位于*最下部足掌心處,體內濕毒之邪容易蘊集于此,不易排出,日積月累,阻塞經氣,或隨經氣傳至體內其它部位,造成許多疾病。涌泉穴拔罐可以排出體內的濕毒濁氣,疏通足少陰腎經之經氣。腎氣旺盛,*精力充沛,則齒固發黑,耳聰目明,延緩衰老。
三.三陰交
三陰交為肝、腎、脾三條陰經交會之穴。肝藏血,脾統血,腎藏精,精血同源。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后天之本,先天之精有賴于后天的滋養,后天之精有賴于先天的促動。經常進行三陰交拔罐可調理肝、脾、腎三陰經之穴氣,使先天之精旺盛,后天之精充足,從而達到健康長壽。
四.神闕
神闕即是*肚臍,它是*保健及治療的重要穴位之一。胎兒通過臍帶從母體中獲取營養,所以被稱之為“生命之根蒂”。它是*神氣出入之門戶,歸屬于任脈,為經氣之海,五臟六腑之本。經常在神闕穴拔罐可起到健脾強腎,和胃理氣,行氣利水,散結通滯,活血調經的作用
五.背俞穴
*五臟六腑之背俞穴均分布在足太陽膀胱經第一側線上,在此條線上拔罐,可暢通五臟六腑之經氣,調理五臟六腑生理功能,促進全身氣血運行,是保健拔罐療法的常用穴位。醫學發現在背俞穴上拔罐,可通過對脊神經根的治療,反射性地刺激中樞神經,調節神經系統的功能活動,從而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
六.百會
百會別名三陽五會,頭為諸陽之會,拔此穴或常按摩對腦血管病的預防和治療有明顯功效。其提升作用顯著,對臟器下垂有特效。本穴位拔罐時常需要理發,否則密封效果不好,影響療效。
百會穴位于頭部中線與兩耳尖連線交叉點。其作用是平肝熄風,清熱開竅;升陽益氣,醒腦寧神。
七.大椎
大椎屬督脈,在第七頸椎與第一胸椎突出正中處,低頭時明顯,為手足三陽經與督脈的交會處。大椎位于*背部極上,故為陽中之陽穴,具有統領一身陽氣,聯絡一身陰氣的作用。常拔此穴,具有調節陰陽,疏通經絡,行氣活血,清熱解毒,預防感冒,增強身體免疫力的功效。
八.內關
內關為手厥陰心包經的一個重要穴位,位于掌側腕橫紋上,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有寧心安神,理氣和胃,疏經活絡等作用。常拔此穴,使心包經氣血暢通,對心血管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有重要作用。又因手厥陰心包經歷經上、中、下三焦,對肺臟、胃腸道疾病也有很好療效。
九.合谷
合谷就是俗稱“虎口”的部位。屬手陽明大腸經,手陽明大腸經經從手出發,沿手臂外側,一直到頭面部。合谷有清泄陽明,祛風解毒,疏經通絡,鎮痛開竅之功用。經常拔罐可使牙齒健康,也可以治療牙痛、面部疾病。也能保持大便暢通,有利于排出毒物、廢物,起到養顏、抗衰老的作用。
做事要講究方式方法,拔罐也是要找到關鍵穴位,才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建議大家拔罐到正規醫療機構。
-
高血脂吃什么好?綠豆海帶湯降血脂高血脂應該要多吃一些綠豆和海帶,具有降血脂的作用,盡量吃清淡的食物,有利于降低血脂,紅薯具有降血脂的作用,燕麥片具有降血
-
采用肚臍敷藥可緩解失眠嗎在平時生活中因生活節奏,并加上工作壓力、勞累等影響,使得我們的身體偶爾會出現短暫時期的失眠、腹脹、女性的痛經等等不適,但
-
家中有老人常備哪些中成藥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很多老年人的身體體質正在不斷的降低,身體的各種功能正在慢慢的退化,抵抗力也在不斷的下降,這樣就會使身
-
中醫如何治療精子下降在日常男性對待自身健康,使之都是非常大意和有所忽視的,特別有嗜好頻繁的進行桑拿、熱水浴,殊不知這樣給體內精子造成極大
-
發生牙齦出血后如何利用中藥進行緩解有時刷牙的時候會出現流血,實際這都是牙齦出血所造成的,由于刷牙時沒有掌握很好的方法,繼而出現了大量的牙齒流血現象,如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