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養生學家的飲食觀
飲食養生是中醫養生的一個核心內容,合理的飲食會起到很好的養生作用。我國古代養生家就十分重視飲食適量,有“飲食自倍,腸胃乃傷”的說法。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古代養生家的飲食養生經驗。
不暴飲暴食
一次食量過大,使胃的負擔驟然加重,于是引起胃痛、嘔吐、腹脹、噯氣等癥狀,嚴重者導致急性胃炎、腸炎、胰腺炎、胃穿孔等。一日暴、十日寒,給健康和生命造成的危害是難以彌補的。為此,宋代張果在《醫說》中告誡道:“食欲少而數,不欲頓而多”,也就是現代科學主張的“少量多餐制”。大饑勿飽食,大渴勿過飲。人在大饑大渴之時,最易一次吃得過飽或飲水太多,從而使胃難以適應,造成不良后果。古人主張“先饑而食,先渴而飲”,這是防止饑不擇食、渴不擇飲的科學辦法。唐代藥王、長壽老人孫思邈總結這方面的經驗教訓告誡道。“不欲極饑而食,食不可過飽;不欲極渴而飲,飲不欲過多。”如果一旦出現饑渴難耐的情況,重溫這些節食訓誨或以此勸導孩子緩緩進食,漸漸飲水,就可避免身體受到傷害。
飲食不可勉強
出現厭食的原因,一是生理性的厭食;二是病理性厭食;種種心理因素也可引起厭食。不論哪種情況,只要沒有食欲,就不應當“努力加餐飯”。積極的辦法應當是:調整飲食制度,加強體力活動,參加娛樂活動,保持精神愉快,創造輕松的進食環境,烹制色香味形俱能誘人食欲的飯菜等等。關于勉強進食的危害,梁代陶弘景《養生延命錄》曾指出:“不渴強飲則胃脹”,“不饑強食則脾勞”,總之還是傷脾胃,而脾胃被中醫視為*健康長壽的“后天之本”。所以注意節食,保護脾胃,實在是健康長壽的關鍵環節。進食要定時定量 孫思邈《千金要方》說:“飲食以時,饑飽得中”,“每食不重用”,講的就是吃飯要定時定量,并且不要過量。這對維持胃腸正常功能,保持其工作的規律性是十分重要的。明代《修真秘要》更說得明確:“食欲少而不欲頓,常如饑中飽,飽中饑。”這種飲食適可而止、常處不饑不飽狀態的節食理論,與現代科學所主張的觀點非常一致。
胖人更應縮食
古代養生家有道:“谷氣勝元氣,其人肥而不壽;元氣勝谷氣,其人瘦而壽。養生之求,常使谷氣少,則病不生矣。”(語出《太平御覽》)。這句話中的科學道理是顯而易見的,因此肥胖者必須通過削減主食(谷氣)來加強元氣(臟腑功能),這樣才可避免由肥胖而帶來的一系列胃腸道和心血管疾患,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古代人早就認識到飲食養生的重要性,專家提示我們日常飲食要遵循兩個飲食原則:第一是要全面攝食,使營養平衡,第二是要饑飽得中,保持腸胃的正常功能,這樣的飲食才能起到健康長壽的作用。
-
高血脂吃什么好?綠豆海帶湯降血脂高血脂應該要多吃一些綠豆和海帶,具有降血脂的作用,盡量吃清淡的食物,有利于降低血脂,紅薯具有降血脂的作用,燕麥片具有降血
-
采用肚臍敷藥可緩解失眠嗎在平時生活中因生活節奏,并加上工作壓力、勞累等影響,使得我們的身體偶爾會出現短暫時期的失眠、腹脹、女性的痛經等等不適,但
-
家中有老人常備哪些中成藥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很多老年人的身體體質正在不斷的降低,身體的各種功能正在慢慢的退化,抵抗力也在不斷的下降,這樣就會使身
-
中醫如何治療精子下降在日常男性對待自身健康,使之都是非常大意和有所忽視的,特別有嗜好頻繁的進行桑拿、熱水浴,殊不知這樣給體內精子造成極大
-
發生牙齦出血后如何利用中藥進行緩解有時刷牙的時候會出現流血,實際這都是牙齦出血所造成的,由于刷牙時沒有掌握很好的方法,繼而出現了大量的牙齒流血現象,如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