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療法作用原理
中國刮痧健康法,是中醫非藥物療法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屬中醫外治法范疇。刮痧療法施術部位是*的體表,屬經絡中的皮部。
皮部是皮膚按經絡系統的分區,是十二經脈在體表的分區,它和經絡不同之處在于經脈是呈線狀分布,絡脈是呈網狀分布,而皮部則是“面”的劃分。所以針刺主要在“點”,刮痧主要在“面”。皮部是經絡在體表的反映,《素問。皮部論》論述了十二‘臟的病變傳變次序和規律。
內在的病變也可在皮部有所表現,可以通過對皮部變化的診察來判斷內生的疾病。《素問。皮部論》說:“其色多青則痛,多黑則痹,黃赤則熱,多白則寒,五色皆見,則寒熱也。”指出觀察皮部色澤變化可以診斷疾病。
臟腑經絡病變還在體表皮部反映以下改變:觸摸皮膚而有溫、涼、潤滑、厚薄、粗細、堅柔、凹凸、如筋、如索、如結、如珠、如黍米、如小錘、如橫木;患者自我感覺皮部的情況(可從問診中獲得)可有皮部酸、麻、脹、痛、木、沉、緊、堅、溫、涼、冒涼氣、有熱流感、如有蟻行、如蠕動、氣行如電流、如水流等感覺。
綜上所述,可以通過對皮部視診、觸診和問診來了解疾病之所在,而刮痧的施術部位則在經絡之皮部。其實穴位不僅是一個點的概念,而且是一個立體的部位,正規穴位在健康時和疾病時其體表位置是不完全相同的,即是變動的,但這種變動很少會離開該經相應的皮部范圍。而阿是穴更是在皮部的敏感壓痛點,隨病變化而不固定。
在皮部進行刮痧,接觸皮膚的面積比較大,刮痧施治的穴位不止一個兩個,有時甚至幾十個穴位,如在背部進行刮痧,即使穴位變動也不離其中,這是刮痧治病效果不錯的道理。
皮部是皮膚按經絡系統的分區,是十二經脈在體表的分區,它和經絡不同之處在于經脈是呈線狀分布,絡脈是呈網狀分布,而皮部則是“面”的劃分。所以針刺主要在“點”,刮痧主要在“面”。皮部是經絡在體表的反映,《素問。皮部論》論述了十二‘臟的病變傳變次序和規律。
內在的病變也可在皮部有所表現,可以通過對皮部變化的診察來判斷內生的疾病。《素問。皮部論》說:“其色多青則痛,多黑則痹,黃赤則熱,多白則寒,五色皆見,則寒熱也。”指出觀察皮部色澤變化可以診斷疾病。
臟腑經絡病變還在體表皮部反映以下改變:觸摸皮膚而有溫、涼、潤滑、厚薄、粗細、堅柔、凹凸、如筋、如索、如結、如珠、如黍米、如小錘、如橫木;患者自我感覺皮部的情況(可從問診中獲得)可有皮部酸、麻、脹、痛、木、沉、緊、堅、溫、涼、冒涼氣、有熱流感、如有蟻行、如蠕動、氣行如電流、如水流等感覺。
綜上所述,可以通過對皮部視診、觸診和問診來了解疾病之所在,而刮痧的施術部位則在經絡之皮部。其實穴位不僅是一個點的概念,而且是一個立體的部位,正規穴位在健康時和疾病時其體表位置是不完全相同的,即是變動的,但這種變動很少會離開該經相應的皮部范圍。而阿是穴更是在皮部的敏感壓痛點,隨病變化而不固定。
在皮部進行刮痧,接觸皮膚的面積比較大,刮痧施治的穴位不止一個兩個,有時甚至幾十個穴位,如在背部進行刮痧,即使穴位變動也不離其中,這是刮痧治病效果不錯的道理。
相關文章
-
刮痧誤區 又疼又黑有無效呢?刮痧通過調整陰陽平衡,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機理,主要起到解表祛邪、開竅醒腦、舒經通絡、行氣活血、祛濕化濁的作用。據介紹,它
-
如何利用刮痧來美容面部經絡穴位受刮試刺激而產生熱效反應,使面部血溶量和血流量增加,受損變化的枯,弱細胞激活促使代謝產物交換排出,最終達到排
-
中暑刮痧太用力 恐皮膚發炎感染夏季中暑、頭昏腦脹,許多人就地取材,拿著硬幣和涼感藥膏就朝著肩頸部刮痧,且一定要用力刮到出痧才罷休,認為這樣的微破壞有助
-
夏季愛吹空調可刮刮痧盛夏,正是中暑、空調病、腸胃炎、感冒、腰背酸痛等疾病的高發期。此時,不妨采用刮痧療法,既有保健作用又能治病。早在明代,醫
-
常刮身體八部位可強身健體哦身體出現不適,很多人會比較喜歡去刮痧,且刮痧效果也不錯。刮痧是以中醫經絡腧穴理論為指導,通過特制的刮痧器具和相應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