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療法治療外耳道癤腫
刮痧療法是用邊緣光滑的水牛角刮板等工具,蘸潤滑油在體表部位,進行由上而下、由內向外反復刮拭,用以治療有關疾病的方法。刮痧療法是臨床常用的一種簡易治療方法,無需藥物,操作簡便,見效快,故在民間廣泛應用。現介紹刮痧治常見耳病的方法。
外耳道癤腫
外耳道癤腫是外耳道軟骨部皮膚急性化膿性病變,是耳科的常見病,約占耳鼻咽喉科初診患者的1.8%~2.3%。以暑天發病率最高,無年齡與性別差異。初起,外耳道皮膚呈局限性充血、疼痛,繼之疼痛加劇。若癤腫位于外耳道前壁,則張口、咀嚼時疼痛加重。如位于后壁,紅腫可延及耳后,使耳后溝消失,耳部聳立。癤腫成熟,膿液常穿破淺層組織向外排出,膿液稠厚,可混有血液。按癤腫不同部位,可出現耳前、耳后淋巴結腫脹和壓痛,全身可有發熱等癥狀。
刮痧部位
1.頭面部 耳門、聽宮、聽會。
2.上肢部 內關、合谷、少商。
外耳濕疹
外耳濕疹是指外耳皮膚灼熱、瘙癢,局部見有丘疹、水皰、紅斑、糜爛、滲液、結痂、鱗屑等病變的疾病。本病無明顯季節性,無性別與年齡差別,發于嬰兒多為“奶癬”。
刮痧部位
1.頭面部 聽宮、耳門、翳風、和髎。
2.上肢部 中渚、三陽絡。
急性非化膿性中耳炎
急性非化膿性中耳炎是指急性咽鼓管黏膜腫脹、管腔阻塞或因感染而引起的以耳悶、耳聾為特點的疾病。臨床表現為患耳作悶,有堵塞感,伴有輕度低音調耳鳴,但在打呵欠、噴嚏或擤鼻時,有片刻好轉。聽力減退并感自聲增強,改變頭位時,積液離開蝸窗,聽力可有明顯改善。轉入滲出期時,可有輕度耳痛或體溫稍升,偶可見陣發性跳痛或較重的持續性耳痛。患兒可有高熱。
相關文章
-
刮痧誤區 又疼又黑有無效呢?刮痧通過調整陰陽平衡,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機理,主要起到解表祛邪、開竅醒腦、舒經通絡、行氣活血、祛濕化濁的作用。據介紹,它
-
如何利用刮痧來美容面部經絡穴位受刮試刺激而產生熱效反應,使面部血溶量和血流量增加,受損變化的枯,弱細胞激活促使代謝產物交換排出,最終達到排
-
中暑刮痧太用力 恐皮膚發炎感染夏季中暑、頭昏腦脹,許多人就地取材,拿著硬幣和涼感藥膏就朝著肩頸部刮痧,且一定要用力刮到出痧才罷休,認為這樣的微破壞有助
-
夏季愛吹空調可刮刮痧盛夏,正是中暑、空調病、腸胃炎、感冒、腰背酸痛等疾病的高發期。此時,不妨采用刮痧療法,既有保健作用又能治病。早在明代,醫
-
常刮身體八部位可強身健體哦身體出現不適,很多人會比較喜歡去刮痧,且刮痧效果也不錯。刮痧是以中醫經絡腧穴理論為指導,通過特制的刮痧器具和相應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