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進補“大課”你學好了嗎?
冬季是一年一度進補的最佳時令,中醫認為,冬天屬于“閉藏”季節,通過進補,可以使腎“精”更為充盈,從而來年身體好、少生病,這是中醫治未病的思想;現代醫學也認為,進入冬季后,體內代謝下降,體力消耗減少,此時進補,藥物更易被吸收和蘊蓄,從而發揮較大功效。
在進補這門“大課”中,益氣、補血、滋陰、壯陽、養心安神、健胃、消食都是“熱門”分支。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中醫科黃啟輝副教授表示,老人、頻繁用腦者、久坐不動都市白領、體虛疲勞者都是冬季進補的適宜對象,但一定要根據自身體質辨證進行,不可盲目隨大流,而進補過快、過猛還可能鬧出急性胃炎。
益氣藥膳宜少量久食
哪些人需要進補?黃啟輝指出,中老年人、都市白領、辦公室工作者、腦力勞動者、身體較虛弱者或者平日感覺疲勞而力不從心者,都是冬季進補的好對象。“很多年輕人覺得自己身強力壯,不需進補,其實進補的類型很多,絕不只是針對老年人,像滋陰、壯陽等都應在此時節進行。”專家說。
一般而言,中年人以補益脾胃為主,老年人以補益腎氣為主。黃啟輝介紹,中醫講究辨證進補,即不同年齡、體質人群進補時切忌盲目、隨大流,一定要根據自身體質、身體近況進補,最好遵從醫生的指導進行。
以冬日常見的氣虛證為例,他介紹,氣虛主要表現為:少氣懶言、全身疲倦乏力、聲音低沉、動則氣短、頭暈心悸、面色萎黃、食欲不振等。“如果在廣州現在的氣溫下,依然容易出汗、而且脈弱,這就是氣虛的表現,可以適當補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