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孩子能不能吃補品?
冬季,成人中時興冬令進補,許多小朋友家長問:“我們的孩子能不能吃補品?”他們或許會想,給孩子多吃點補品,一定能長得快些,長得好些。其實并非如此,并不是每個孩子都能補的,也不是補得越多越好。只有當孩子身體虛弱的時候,才適宜進補。一般來說,一些食欲不振、體弱多病、生長發育遲緩、身高體重不達標,或有嚴重挑食偏食的孩子,可在有關醫生的指導下進補。體弱兒童合理補養的前提是要弄清孩子目前的營養狀況,采取“缺什么補什么”,以及中醫“虛則補之”的基本原則。
體弱兒童的補養要慎重,現介紹中西醫的一些具體做法及注意點:
1.中醫通過望聞問切,陰陽五行等方法來確診孩子身體情況。根據辯證施治,有針對性地采用食療(或食養)或中藥來調補身體。食療是采用一些藥食同源的食品來補養身體,如大棗可以補脾安神,白扁豆、米仁、山藥可以健脾除濕,銀耳、枸杞子可以滋陰補腎,山楂可以消肉積,桂圓、赤豆可以補血,這些食品比其它補品更安全有效,應提倡食用天然食品。如有必要時,中醫還會采用中藥,實施氣虛補氣,血虛補血,陽虛補陽,陰虛滋陰,脾虛補脾,腎虛補腎。
2.西醫的補養方法也講究兩個層次,首先講究用食物補充營養的方法,如熱能不足要增加食量,缺蛋白質要補充動物性食物或豆類,缺鈣要增加牛奶及豆制品的攝入量,缺鐵要補充肝、動物血和肉類等,缺鋅要補充海產品、瘦肉及硬果等,維生素C不足要多吃蔬菜和水果,B族維生素缺乏要吃些粗糧雜糧等。其次西醫也采用藥物來補充營養素,如佝僂病要補充鈣制劑和維生素D膠丸或補劑,缺鐵、缺鋅可補鐵制劑或鋅制劑等。
3.家長不要盲目給孩子進補。一般地說,家長對補的知識所知不多,或者只懂一點皮毛,聽了別人介紹,或輕信某些媒體有誘惑力的宣傳廣告,去買一些保健食品、強化食品、營養滋補品及富含維生素礦物質類藥品等,其結果常常令父母大失所望,有的還會引起明顯的副作用,如有些補品如蜂皇漿、花粉類含有一定量的激素,孩子服用后可能發生性早熟。家長有時無意中購買了含同一種或數種強化營養素的保健品而發生營養素過多或中毒,如維生素A和D中毒。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沒弄清孩子缺什么,亂補是要出問題的,因此,有關市售補品“要不要去買”及“買什么補品”的問題,基本上應在醫生診斷清楚之后,聽從醫生建議為好。
4.一般情況下,兒童的營養并不需要通過額外的補藥來補充,一日三餐加點心是兒童攝取營養的主渠道,家長要努力安排好兒童的平衡膳食,對有不良飲食習慣的孩子要盡快加以糾正。
5.在給孩子進補的同時,還應針對孩子可能存在的急慢性疾病進行針對性治療,才能收到滿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