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恐癌”不如“控癌”
只有采取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來防癌,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才能遠離癌癥
據《大眾醫學》報道,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見身邊突然有人得了晚期癌癥不治而亡;或癌癥發現較晚不能治愈。這不僅給癌癥病人帶來了心靈、肉體上的痛苦和經濟負擔,還會使尚未患癌的健康人對癌癥產生恐懼心理,甚至整天惶惶不可終日。事實上,與其“恐癌”,遠不如“控癌”,只有采取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來預防癌癥,做到癌癥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才能遠離癌癥,戰勝癌癥。
談癌色變小心“恐癌癥”
有些人并未患癌,但總認為自己患了這樣或那樣的癌,到處求醫、檢查、咨詢,甚至走上極端道路。筆者曾遇到一位患者,當報紙雜志報道乳腺癌是上海女性的“頭號殺手”時,她感覺自己患了乳腺癌;當偶然覺得胃部不適時,她就疑神疑鬼地套用食管癌、胃癌癥狀于自己身上;而當感冒、炎癥之后摸到一個小淋巴結時,她會自然而然地想到可能得了惡性淋巴瘤,無法安心工作。于是,每出現一個“想法”,就神不守舍地跑來醫院咨詢,并做一番檢查,結果自然是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