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伏貼:每伏第一天敷貼效果最佳
患者背裸,將消喘膏的大黑丸分別貼于背部的肺腧、心腧、膈腧處,每十天貼一次。這是邊永君大夫給患者貼敷“消喘膏”的現場。
貼敷,即“冬病夏治”,遵循的是《黃帝內經》中“春夏養陽”的原則,利用夏季氣溫高,機體陽氣最充沛,體表經絡中氣血旺盛的有利時機,通過適當地內服或外敷一些具有溫經通絡、益氣助陽的方藥來養陽,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復。
“貼敷”療法在我國源遠流長,明代的《醫學入門》“凡每年四季艾熏灸臍法一次,元氣堅固,萬病不生”等。
穴位貼敷療法是屬于針灸療法里的“天灸”,藥物組方多采用具有刺激性及芳香走竄的藥物,研磨成粉,用酒、醋、生姜汁等冷加工,調制成糊狀,選取一定的穴位貼敷某些藥物,通過腧穴刺激療法和藥物外治法的共同作用,藥物成分通過皮膚角質層及毛囊、汗腺等皮膚附屬器吸收入血,隨血液循環而發揮治療作用。
貼敷所用藥材一般較為簡單,關鍵在于針對不同慢性疾病選擇不同穴位進行貼敷,貼敷一旦開始,一般要堅持三年才能見效。
百家社區醫院推廣“三伏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