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鹽沒有標注保質期怎樣吃才科學健康
大家有沒有發現食鹽的包裝袋上是沒有保質期的呢?那么這樣沒有保質期的食鹽究竟對我們身體有沒有危害呢 ?盡管《食品標識管理規定》并沒有規定食鹽、食醋、固態糖等食品要標注保質期,因為這些食品在正常條件下不會變質。但從健康角度來說,食鹽是有保質期的.
食鹽的主要成分氯化鈉,是咸味的主要來源,其化學性質是很穩定的。無論放多久,其性狀不會發生改變的,但這不代表它沒有變質。大米放久了長霉變質,硬把它下鍋,煮出來的自然還是飯,不會變成面條。食鹽除了含氯化鈉之外,還含有碘。碘鹽比較容易受熱、光和風等的影響,會因此氧化分解而失效。缺碘可引起地方性甲狀腺腫大和兒童智力受損。如果孕婦缺碘,生下的小兒智力和身高會受到嚴重影響,醫學上稱為呆小病。為此,我國政府在上個世紀90年代就開始在全國實施全民食用加碘鹽行動。
目前的加碘鹽加入的是碘酸鉀,它性質比較穩定。但是,在烹調過程中,碘鹽遇高溫會分解成碘元素而揮發。因此,炒菜時盡量在菜將出鍋時才下鹽。另外,許多家庭習慣把鹽放在灶臺上,這其實是很容易引起加碘鹽氧化分解,失效變質的。碘鹽應存放在加蓋的、不透明的密封容器(如陶瓷罐)內,而且應遠離灶臺,避免高溫。最好放在陰涼、干燥處,避免陽光直射或吸潮。
因此,為了身體的健康,最好在1年之內用完。食鹽從健康角度來說是有保質期的,它的存放時間不宜過長,最好是買一包,吃一包,吃完再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