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66條為民眾提供判斷信息真實性標準
如何提高健康素養
我著重講一下公民個人如何提高健康素養,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政府和專業機構肩負著不可推卸的重要責任,但作為公眾個人也承擔著重要的職責。政府和專業機構應該為公民創造支持性環境,應該進一步加強監管工作,同時應該給公眾提供權威的健康類信息,同時還應該和媒體合作。大家知道,媒體是我們進行健康傳播的重要載體,我們怎么樣和媒體合作,使他們能夠為公眾提供服務。
創造支持性政策環境是指國家各相關部門應該以人為本,圍繞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目標各負其責。我們應該制訂一些有利于提高公眾健康水平的政策,并且把這些政策細化到公眾健康水平提高切實可行的措施。比如我們說讓老百姓注意合理膳食,鹽的舍入量過高會引發高血壓,高血壓是慢病危險因素之首。比如北京市給大家發放鹽勺、油壺,這些既是具體手段,讓老百姓知道如何操作,更重要的是給老百姓強化措施,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控制自己鹽和油的攝入量。如果老百姓不了解這些情況,你發的勺子小了,老百姓多用兩勺鹽也一樣達不到降低鹽的攝入量目的。公共場所禁止吸煙就是使那些吸煙人的行為受到抑制,避免不吸煙的人受到二手煙的危害,這些都是政府部門應該給大家提供的支持性環節。國家在制訂衛生事業規劃時都把健康素養和健康行動作為重要的內容,因為要給公眾提供便利條件。
加強健康教育,對公眾提供健康信息。健康教育、健康促進是我國的戰略選擇,健康教育是一項投入低、收益高的措施,通過健康教育可以使居民的健康素養得到提高。健康教育按照專家的定義就是指我們以傳播教育和行為干預為手段,通過有計劃、有組織的系統教育活動,促使自覺采納有益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從而預防疾病,促進健康。健康教育需要有強有力的機構為大家提供信息,通過健康的講堂這樣的平臺進行傳播,公眾接受信息后內化為可接受的健康行為。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和《國務院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對加強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作為我國目前九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一項。我們要建立健全健康教育機構和工作網絡,規范健康教育服務,促進居民參與,這些都是政府和專業機構要做的事。
積極構建權威的信息發布平臺。目前大量信息困擾著老百姓,缺乏醫學素養的人很難辨別哪條信息是正確的,可以采納的。這是我們專業機構的責任,中國健康教育中心攜手中華醫學會這樣的學術團體,共同為老百姓提供權威、科學的信息。所以我們要打造一個信息發布的平臺。我們還要告訴老百姓怎樣判斷一個信息是科學權威的,我們還要告訴媒體,怎樣傳播科學的信息。媒體也要判斷,不能說你傳播出的信息自己都辨別不出對錯,媒體也需要提高健康素養。比如看到一條與自己疾病有關的信息,怎么判斷?首先看信息的源頭,誰最先提出這個信息。如果是一個沒有醫學背景的人就是一個病人,雖然古人說久病成醫,但個人對疾病的理解能不能是權威信息?我們恐怕要斟酌。它有沒有科學研究支持?是基于個人的奇思異想還是基于科學研究?我很擔憂現在市面暢銷的保健書籍,作者沒有醫學背景,編輯沒有醫學背景,出版單位沒有出版醫學類書籍的資格。所以我們現在必須給老百姓提供權威的信息,而且教會老百姓識別信息、科學權威的標準。因為健康類的信息就相當于生產的產品,產品是否合格,得有判斷。不能說隨便一個人說一句話,媒體一廣泛傳播,老百姓就接受了。前段時候說牛奶不是人吃的,是人吃的。電視臺、廣播、報紙一宣傳,我們回去不喝牛奶了,改吃別的東西了。而說這話的人恰恰被當成詐騙犯給抓起來了,但老百姓都照做了,這就反映出媒體和老百姓的健康素養不夠高。當一些說法出現時,公眾個人包括一些權威媒體都沒辦法判斷信息的對錯。我們作為權威機構沒辦法逐條告訴大家哪個對,哪個錯,我們只是給出一些標準,用這個標準告訴老百姓它的可靠性。首先信息源怎么產生的?比如首先是專家研究出的結論,媒體要把這個信息轉化成通俗易懂的信息,轉化的過程中轉化得對不對?如果轉化的人本身不懂醫,專家研究出來的成果是那樣,但他轉化過程中成了另一種意思,所以我們要對傳播過程中進行判斷。如果你拿到的信息沒辦法理解,難以操作,信息的正確和權威性就值得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