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秋季養生首選
金秋板栗健腎補脾——板栗,俗稱栗子,是我國特產,素有“干果之王”的美譽,在國外它還被稱為“人參果”。故中醫說:板栗——秋季養生首選。板栗源于歐洲南部和小亞細亞地區,由羅馬人傳到其他地區,現主要產于中國、日本、意大利和西班牙。板栗不僅含有大量淀粉,而且含有蛋白質、脂肪、B族維生素等多種營養成分,素有"干果之王"的美稱。栗子可代糧,與棗、柿子并稱為"鐵桿莊稼"、"木本糧食",是一種價廉物美、富有營養的滋補品。
人們恐怕很難想到,鮮板栗所含的維生素C比公認含維生素C豐富的西紅柿還要多,更是蘋果的十多倍!栗子所含的礦物質也很全面,有鉀、鎂、鐵、鋅、錳等,雖然達不到榛子、瓜子那么高的含量,但仍然比蘋果、梨等普通水果高得多,尤其是含鉀突出,比號稱富含鉀的蘋果還高4倍。板栗與其他堅果有很大不同,即含有相當多的碳水化合物,比其他堅果多3~4倍,蛋白質和脂肪較少,提供的熱量比其他堅果少一半以上。板栗的營養成分類似于玉米或水稻。
板栗對疾病和健康的影響
板栗所含的多不飽和脂肪酸和維生素、礦物質,能防治高血壓、冠心病、骨質疏松等疾病,是抗衰老、延年益壽的滋補佳品。板栗含有核黃素(維生素B2),常吃對日久難愈的小兒口舌生瘡和成人口腔潰瘍有益。中醫認為板栗能補脾健胃、補腎強筋、活血止血。板栗對*的滋補功能,可與人參、黃芪、當歸等媲美,對輔助治療腎虛有益,故又被稱為"腎之果"。特別是老年腎虛、大便溏瀉者更為適宜,經常食用能強身愈病。
板栗營養成分
每100克含蛋白質5.7克,脂肪2克,碳水化合物40~45克,淀粉25克。生栗子維生素的含量可高達40~60毫克,熟栗子維生素的含量約25毫克。栗子另含有鈣、磷、鐵、鉀等無機鹽及胡蘿卜素、B族維生素等多種成分。
1.栗子中所含的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和維生素、礦物質,能防治高血壓病、冠心病、動脈硬化、骨質疏松等疾病,是抗衰老、延年益壽的滋補佳品;
2.栗子含有核黃素,常吃栗子對日久難愈的小兒口舌生瘡和成人口腔潰瘍有益;
3.栗子是碳水化合物含量較高的干果品種,能供給*較多的熱能,并能幫助脂肪代謝,具有益氣健脾,厚補胃腸的作用;
4.栗子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能夠維持牙齒、骨骼、血管肌肉的正常功用,可以預防和治療骨質疏松,腰腿酸軟,筋骨疼痛、乏力等,延緩*衰老,是老年人理想的保健果品。
孕婦吃板栗健身壯骨
板栗又稱為栗子。它與紅棗、柿子一起被稱為“三大木本糧食”。板栗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鋅、多種維生素等營養成分,有健脾養胃、補腎強筋、活血止血之功效。孕婦常吃板栗不僅可以健身壯骨,而且有利于骨盆的發育成熟,還有消除疲勞的作用。而且炒熟的板栗味道香甜、可口,是一道非常不錯的美食。
栗子粥(板栗粥)
用板栗50克、粳米100克,煮粥食之。板栗既能與粳米一起健運脾胃、增進食欲,又能補腎強筋骨,尤其適合老年人機能退化所致的胃納不佳、腰膝酸軟無力、步履蹣跚。
板栗燉母雞
板栗去外殼;蔥、姜洗凈,姜拍破,蔥打結;雞去內臟,洗凈切塊。將鍋置火上,加清水,放入雞燒沸,撇凈浮沫,加紹酒、姜塊、蔥結、板栗,燉至板栗、雞肉熟透,加精鹽調味。該菜補益氣血,強壯身體,健腦益智,適用于身弱乏力、記憶力不佳者及腦力勞動者。
板栗紅燒肉
豬肉切塊,用糖腌勻,放入油鍋中稍炸后撈出。蔥、姜入鍋稍炒,倒入料酒、醬油、雞湯,隨后將豬肉、精鹽、味精、八角、桂皮依次下鍋燒開,移至小火燒。板栗用溫油稍炸,等肉將爛時下鍋同煮,等肉爛時加入濕淀粉即可。該菜色肉松軟,板栗酥。
板栗飲食宜忌
板栗生吃難消化,熟食又易滯氣,所以一次不宜多食。吃時要細細嚼碎,口感無渣,成為漿液,一點一點咽下去,才能起到效果。推薦量為每人每次50克左右。脾胃虛弱、消化不好的人不宜食用。新鮮板栗容易變質霉變,吃了發霉板栗會中毒,因此變質的板栗不能吃。由于板栗所含的糖分不低,因此,在吃板栗進補的時候,要避免吃得太多,尤其是糖尿病人,以免影響血糖的穩定。
板栗選購、保存和食用的方法
選購充分成熟的、飽滿的、無病蟲害和機械傷的板栗,因板栗不易保存,可隨機抽樣品嘗,查有無腐敗變質。新鮮的生板栗仁外呈表褐色,內部呈淡黃色,口感脆甜。購買的新鮮生板栗應立即放冰箱冷凍,以-2℃保存為宜。板栗可炒、煮、磨成粉直接食用或制作糖果、甜點心、粥、湯、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