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師:健康食用月餅的四大注意
月餅并不是膳食的主體,而是一日膳食的一部分,也可以說就是一種點心,要與一天的飲食相平衡。對于患有慢性疾病的人來說,即便是吃“無糖月餅”,也不能貪多隨意,現在大部分月餅油大、糖多、熱量高,吃月餅后,一天的飲食應以清淡為主,不能太油膩。也就是說,如果晚上享用月餅,晚餐應當適當減量,并配合更多的清淡菜肴、蔬菜類食物和粗糧類粥食;如果早餐吃月餅,午餐和晚餐就要做到少油少糖。炒菜時油少放一些,油大的菜換一種烹調方法,爆炒改為涼拌,紅燒換成清燉,一部分葷菜用蔬菜、水果代替;如果當零食吃,要控制量,一次吃四分之一塊,搭配飲料盡量不要配甜飲料,因為月餅已經太甜,不僅口味上發膩,而且增加糖攝入過量的問題。宜配無味的飲料,如新鮮茶水、淡豆漿和脫脂奶。只有在一天當中實現營養搭配,“營養月餅”才能真正吃出健康來。雖然還沒到八月十五,但是每年商家都會早早的打開銷售大戰,各種月餅早已擺上了柜臺,紛紛打起了自己的特色,當然更多的是打起了健康這張王牌。可是“健康月餅”果真能夠增進健康么?真的就可以放心的食用了嗎?
如果按成分,傳統月餅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脂肪含量較高的月餅,比如雙黃、火腿、五仁月餅;另一類是脂肪含量不高,但是糖分較高的月餅,比如豆沙、蓮蓉、果料月餅。這兩類月餅都有不少擁躉。此外還有少量高水分月餅,或者添加茶、花朵、咖啡等配料調整風味的月餅。為了適應消費者的口味喜好,商家在不斷地改進增加品種,在同樣的口味基礎上推出“無糖月餅”或“低脂月餅”,選擇低糖、低脂的餡料,部分地減輕了傳統月餅高糖、高油的缺點,給月餅添加了健康的內涵。這些月餅迎合了消費者追求營養、保健的消費心理,也給產品提供了新的賣點。應當說,這是時代進步和消費潮流的反映。
然而,“無糖月餅”實際上只是不含有蔗糖成分,但并不能因此就說一點沒有糖分。月餅里的蓮子、豆類、果仁里的淀粉,以及水果中的糖分,月餅外皮中的面粉,仍然是轉化為葡萄糖,而月餅皮中的油脂頗高,大概占有1/3左右,雖然雖然豆類和堅果升高血糖的速度比較慢,但對糖尿病患者來說,它們仍然含有不少的熱量,餐后大量食用不利于控制體重,而體重管理是糖尿病人最重要的方面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用來替代蔗糖的木糖醇本身有一定熱量;而且木糖醇、麥芽糖醇等糖醇類甜味劑在食用過多時可能引起腸道蠕動增加,帶來腹瀉等問題,所以“無糖月餅”不能毫無限制地多吃,每次半塊為好。不妨把月餅切成四分之一甚至八分之一,每樣吃一小塊,可以品嘗到多種口味。
此外,月餅對血脂上升的影響也應當注意。比如,在木糖醇果仁月餅中,月餅里的堅果本身具有降血脂的作用,但是在配料過程中往往添加豬油、黃油或植物奶油以增加口感,而這些配料含有較多飽和脂肪酸,甚至反式脂肪酸,而月餅中添加的這些成分的具體成分劑量并沒有明確標注。如此,產品能否能起到健康作用,就不能一概而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