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孟超院士飲食養生經:每天早上1杯牛奶
□ 通訊員 張鵬 記者 王艷輝 報道 制圖 鄭麗萍
89歲的高齡,卻耳聰目明、步履輕盈,且數十年如一日 “奮戰”在鐘愛的手術臺上。說起來讓人難以置信。剛剛過去的重陽節,許多人把關注的目光投向這位可敬的老人。不久前,這位老人又獲得 “軍隊醫學科技重大成果特別貢獻獎”,他就是著名醫學家、中國肝臟外科創始人、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吳孟超院士。
一日三餐,清淡簡單
人們從電視屏幕里看到:站在領獎臺上的他,鶴發童顏,精神抖擻。現實生活中,他肩挑第二軍醫大學東方肝膽外科醫院院長重任,每天正常上下班,處理繁雜的醫療教學科研工作,每年要飛來飛去參加多次會議、會診,主刀完成200多臺肝臟手術。上下樓梯從不見他借力扶手,且一般人還跟不上他的腳步。他到底是怎樣保養的?很多人感到好奇。
其實吳老是一個吃飯很隨意的人。早上,差不多是對付的,而且基本固定不變。簡單說就是牛奶雞蛋泡餅干,吳老解釋說:“牛奶雞蛋泡餅干就是煮牛奶的時候打一個雞蛋進去,然后泡進去幾塊餅干。”吃完嘴一抹,夾著自己的“快遞文件袋”(吳老喜歡用快遞信封裝文件資料,說這樣既省錢又省事)直奔醫院而去。吳老說:“每天早上一杯奶的習慣已經堅持很多年了,自己到現在骨頭還能這么硬可能與此有關。 ”吳老的中飯和晚飯也非常簡單。中午手術結束后吃手術餐的話,他喜歡喝大米粥或小米粥,一般只喝一碗,餓的時候會吃一塊面包,菜是四菜一湯,與其他醫護人員一樣基本上是大鍋菜,最多加一條魚。手術餐廳的工作人員都知道,吳老喜歡吃魚、豆腐和蔬菜,所以這幾樣菜是餐桌上常有的。吳老的晚飯一般晚上7點左右開始,因為他每天晚上6點半以后才從辦公室回家,到家時飯菜已好,菜依然是很清淡的兩三個菜,主食是一碗稀飯,一個包子,這頓飯是吳老吃得最從容的。保姆說,吳老吃飯從不挑食,如果有他不喜歡的菜最多不動筷而已,決不會說這個菜不好吃什么的。
魚翅鮑魚,基本不沾
很多人都不止一次向吳老身邊的工作人員打聽吳老有什么保健秘方或者吃什么補品,要不然他怎么這么神奇呢?其實,吳老從來不吃什么補品,在外應酬時連魚翅鮑魚這些所謂的“硬菜”也基本不動,只吃些清淡的蔬菜或者魚蝦。吳老說:“魚翅什么的不是什么好東西,吃多了對身體沒什么好處,市面上哪有什么真正的補品呀,都是騙人的。”吳老從來不喝飲料,每天在辦公室只喝點淡淡的綠茶。吳老也不像其他老人那樣打打太極什么的去鍛煉身體,他說:“我每天上班開刀就是最好的鍛煉。”當然,吳老高興時還能喝點酒,現在喝三兩白酒依舊沒任何問題。
吳老有一套獨特的手保健操,一有空就做,以保持手的靈活。談話時,他的雙手常攏住茶杯,不停地轉動著。大號茶杯襯托出活泛的手指。 50多年的外科手術生涯,給吳孟超的手留下了一個特別的標記:他右手食指的第一個關節向后凸起,指尖習慣性地向大拇指方向微微蜷起,而中指的第一個關節卻向無名指方向與第二節形成一個近直角的弧度。所以當他攤開手掌時,如果不刻意地并攏,食指和中指的第一節就會形成一個小小的“V”型。吳孟超看了看自己的手,笑著說:“50多年了,每天做手術,開刀、縫合,就變成這樣了。 ” 說著把食指與中指一并,指尖已經永遠并不上了。這不禁讓人心里為之一動:就是這彎曲的指頭,把上萬名肝癌患者從死亡的門檻鉤了回來,至今也沒有松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