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冬季養生保健的幾個要素
寒風銜著冬天而來,此季節正是*養藏的最好時刻。*受寒冷氣溫的影響,各項生理功能和食欲等均會發生變化。怎樣才能調整好身體狀態,順利越冬?
養生,首先是養德。古代學者就曾提出“仁者壽”的養生理論。在道德修養與健康養生的關系方面,我國歷史上的許多思想家和養生家都把養性和養德放在養生的重要位置,甚至看成是“養生之根”。強調了健康的人,或者希望自己健康的人,要注意自身道德的修養。善良的品行、淡泊的心境,才有利于維持良好的心態,保持心理平衡,健康長壽。
其二是養神。心藏神,為一身之主。中醫強調七情內傷是疾病主要病因之一,如過怒則傷肝,情志失節,心情失暢,惱怒與精神緊張,都足以傷肝,可出現肝陽過亢的高血壓。肝陽過亢的繼續發展,則可以化風、化火而出現中風癥候(腦血管意外)。憂思勞倦傷脾或勞心過度傷心,心脾受損,久則可導致痰濁上擾,抑或心脾失養氣血失暢而冠心病遂生。
其三是珍惜精氣,節制色欲。倘不知愛惜,那么盡管有很好的營養和優越的生活環境,也不能健康長壽。歷代帝王的壽命史就可以說明這個問題。據說清代乾隆皇帝之所以長壽(89歲),全靠御醫教他“遠房闈,習武備”之故。如果只講習武,不注意保精,長壽也是不可能的。
其四是保護脾胃,飲食有節。肥甘厚味常為致病之源,過饑過飽易傷脾胃之氣。有些人雖然盡量少食或不食這一類食物,但膽固醇仍然很高,這就要靠體育鍛煉來幫助解決問題了。
其五是重視運動,勿使過度。提倡體育運動以增強體質,從而達到卻病延年的目的,在我國是古已有之。若以強壯身體為目的,則內功、外功均可;如從養生角度來考慮,尤其是對老年人來說,則以內功為好。
冬季氣候寒冷,機體新陳代謝相對緩慢,體溫調節能力與耐寒能力均下降,*易受寒發病,尤其是老年人與體質虛弱者。因此,要想平安地度過寒冬,必須重視保暖,而頭、背、足則是保暖的重點。
頭暖
中醫認為,“頭是諸陽之會”。體內陽氣最容易從頭部走散掉,如同熱水瓶不蓋塞子一樣,所以,冬季如不重視頭部保暖,很容易引發感冒、頭痛、鼻炎、牙痛、三叉神經痛等,甚至引發嚴重的腦血管疾病。因此,冬天選戴一頂合適的帽子是很必要的。
背暖
祖國醫學稱“背為陽”。冬季里如背部保暖不好,則風寒極易從背部經絡上的諸多穴位侵入*,損傷陽氣,使陰陽平衡受到破壞,*免疫功能下降,抗病能力減弱,誘發許多疾病或使原有病情加重及舊病復發。因此,人們在冬季里加穿一件貼身的棉背心或毛背心以加強背部保暖,是必不可少的。
腳暖
俗語說“寒從腳下起”。現代醫學認為,雙腳遠離心臟,血液供應不足,長時間下垂,血液循環不暢,皮下脂肪層薄,保溫性能差,容易發冷。腳部一旦受涼,便通過神經的反射作用,引起上呼吸道粘膜的血管收縮,血流量減少,抗病能力下降,以致隱藏在鼻咽部的病毒、細菌乘機大量繁殖,引發*感冒或使氣管炎、哮喘、關節炎、痛經、腰腿痛等舊病復發。因此,冬季要注意保持鞋襪溫暖干燥,并經常洗曬。平時多走動以促進腳部血液循環。另外,臨睡前用熱水燙腳后以手掌按摩腳心10分鐘,可起到養生保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