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喝水最健康
在平時的工作學習中,對于喝水的健康了解的人很多,很少并不知道全部的喝水常識。平常的生活中怎么喝水最健康呢!也就是要注意喝水要適時、不猛喝水、冷飲不宜過多、夏季注意補充鹽分、還要注意有些水不能喝、特殊人群該怎么喝水等這樣一些用水養生的事宜。
一、 渴了猛喝危害大
有人貪一時痛快,渴了大量喝水。這些水一下子積聚于胃腸,除胃部感到沉重悶脹外,還影響膈肌活動,影響正常呼吸。大量水分進入血液,可使血容量迅速增加,心臟負擔突然加重,導致心肺功能異常。口渴狂飲會使體液中水與鹽失去平衡,輕則引起胃腸劇痛,重則危及生命安全。
二、 喝水適時很重要
喝水不能隨心所欲,應視身體所需,適時喝水。最好是在早上起床前空腹喝一杯水,然后向左躺約10分鐘,這樣有利于清理胃腸道和肝臟。中醫建議活動量極少者,水分容易滯留體內,因此應養成每次坐下前先喝少量水的習慣。一般人應在每天早起喝一杯水,早飯與午飯之間和午飯與晚飯之間各喝2杯,每天睡覺前喝一杯。早晨空腹飲一杯涼開水,可補充體內一夜消耗,還有利于清胃利腸。
三、 出汗后需補充鹽
夏日出汗后,有些人只顧喝水解渴,而忽視了補鹽。由于出汗時失去大量水分的同時也失去較多的鹽分,體內滲透壓失去平衡,這時飲下去的水無法在細胞內儲存,又會隨汗排出體外,排汗又帶出鹽分,形成越喝越渴的惡性循環。嚴重者可引起肌肉無力、疼痛甚至抽搐。因此,炎熱的夏天,特別是大量出汗后,應適當喝點淡鹽水。
四、 大量出汗忌冷飲
有的人在夏季愛飲冰水,認為冷飲更解渴。其實,冰水中的水分子大部分呈聚狀,不易滲入細胞內,而熱水中單分子較多,能迅速滲入細胞。過快冷卻會使全身毛孔閉塞,熱滯留體內,可引起高熱。或因心腦血管迅速收縮,引發供血不足。還可誘發和加重某些疾病,如引起胃腸痙攣和胃功能紊亂等。所以,出汗時不要貪圖一時痛快而進食冷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