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養生的民諺可以信嗎?
秋季養生的民諺可以信嗎?民有諺語:“春捂秋凍”、“貼秋膘”、“秋季養肺,要以肺補肺”、“秋冬養陰,要滋陰”等。中醫養生專家提醒廣大朋友們,這些俗理也要因人而異,切不可照搬照套。
夏秋交替,免不了會讓人們感受到一些不適應。身體經歷一夏天的濕熱積累了濕濁、毒素,使人抵抗力下降;接踵而至的冷空氣,使一些胃腸道疾病、呼吸道疾病和心腦血管疾病高發……為了安度秋季、以健康的身體迎接冬天,使人們對秋季的養生十分關注,因此也留下不少民諺、民俗,但這些俗理都要因人而異。
心腦血管篇不宜民諺:貼秋膘專家解讀:貼秋膘是中國民間的一個傳統,認為夏季之后,人們應該多吃肉類,增加營養、儲備脂肪,以備過冬御寒。但是這個傳統適用于過去以谷類為主的單一、匱乏的食物條件,現在生活中食物種類多,人們攝入的脂肪、蛋白質含量并不低,沒有“貼秋膘”的必要了。而且,對于心腦血管患者來說,更不宜“貼秋膘”,導致疾病發作。
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秋季鍛煉宜選晚飯后隨著秋季的來臨,心腦血管病患者進入發病的高峰季節。據調查統計顯示:秋冬季節腦血栓、冠心病的發病人群占全年發病人群的比例高達69.5%。
秋季的氣候特點是溫差變化較大,冷暖不定。長期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患者和腦血栓、腦梗塞、冠心病患者遇到冷空氣刺激時,因生理反應使血管驟然收縮,由于血管的內壁較厚,管腔狹窄,加之有大量的脂類沉積與硬化斑塊,導致血液流通受阻,從而極易引起心腦血管疾病的發作和復發。
呼吸道疾病篇不宜民俗:秋季養肺,要以肺補肺專家解讀:中醫確實有取類比象的養生理論,認為可以通過“以形補形”的方法來改善原有病灶或是預防相對應器官的發病。秋季氣候干燥,呼吸系統疾病多發,養肺就成為人們“想當然”的做法。其實,健康的人沒有必要針對肺這個臟器進行飲食或藥物調補,從生活的日常起居多注意一些就可以了。
適應環境,預防呼吸道疾病入秋時氣溫下降較快,遇到冷空氣時,*鼻咽部黏膜上的血管擴張,黏膜充血,具有保衛作用的絨毛運動遲緩,從而降低了黏膜的抵抗力。此時細菌、病毒便可乘虛而入,引起呼吸系統疾病。常見的有流感等,比較嚴重的可能患上咽喉炎、肺炎等。
好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