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后百步走”到底是能走還是不能走?
飯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這是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養生諺語。但“飯后百步走”并非指飯后馬上走,中醫專家指出,飯后怎么走、走多久,都有很多講究,若方法不對,不僅達不到健身養生目的,反而還可能給身體帶來不利影響。讓我們一起看看人們飯后都是怎么走的吧。
中醫專家稱飯后緩行“以動助脾”
專家指出,脾為后天之本,人類健康長壽與否,與脾胃有直接關系。而養脾有補與動等方式,飯后散步緩行,以助脾胃消化功能,這是“以動助脾”的養護后天之道,因為中醫理論認為,脾主四肢,脾主肌肉,運動四肢就是運脾。
進食后,立即臥床休息睡覺,于消化不利。古代即有“飽食勿便臥”,食后便臥會使飲食停滯,食后急行又會使血流于四肢,影響消化吸收功能。而食后緩緩活動,則有利于胃腸蠕動,促進消化,這就是“食止行數百步,大益人”的道理。
西醫專家指出飯后百步走不適合所有人群
根據最近腦生理專家研究表明:有些人的“吃飽”,不過是胃感覺到了漲滿,而營養卻沒有吸收進體內,身體仍然處于“饑餓”狀態。這個時候匆忙起身而走,勢必會有一部分血液集中到運動(運動食品)系統去,這樣就延緩了消化液的分泌,破壞了胃的正常消化,容易誘發功能性消化不良。
因此,“飯后百步走”并不適合所有的人,它只適合于平時活動較少,尤其是長時間伏案工作的人,也適合于形體較胖或胃酸過多的人。這些人如果飯后散步20分鐘,有助于促進胃腸蠕動、胃腸消化液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吸收,是有利于身體健康(健康食品)的。但至少應在飯后20分鐘后再開始百步走。
無論中醫專家還是西醫專家,都提倡飯后百步走并不是吃完飯后立即散步,而且休息了20-30分鐘左右才外出散步,而且步伐不應該太快太急,應該緩慢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