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養生 尋醫專家來辟謠
春天是個升發的季節,在這樣陽光明媚的季節里,更多人關注的是養生,在中醫養生里面有這樣的花語“三寒兩倒七分飽”。這里所謂的“三寒”,指的是“倒春寒”、“五月寒”和“秋寒”,意指在這“三寒”季節里要注意增減衣物。所謂“兩倒”,就是指要睡好“子午覺”,要求在每天的子時、午時按時入睡。“七分飽”則是指進食宜饑飽適中。
但是關于春季養生也存在很多誤區,今年的春天來的比較早,因而也相對寒冷,“倒春寒”就是這個季節里熱門的養生話題了,很多人知道應對倒春寒要“春捂”,還要運動,尋醫專家指出這兩項養生措施中也是存在“陷阱”的,切不可掉下去。
尋醫專家辟謠:“春捂”并非“多穿衣”
老話說“春不忙減衣,秋不忙加帽。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從字面上看,這話的意思并不難理解,但是到底是怎么個“捂”法呢?尋醫專家指出“春捂”并不是穿很多衣服養生,而是要學會穿衣服養生,專家指出這就需要根據天氣的變化和自身體能素質增減衣服。瞎買年是尋醫專家給出的四條原則:
⊙ 穿衣“下厚上薄”。在乍暖還寒的三四月,應當注重對孩子下部,尤其是腿腳的保暖,以免感受風寒。
⊙ 把握好時機。春季氣候多變,時有寒潮過境,在冷空氣來臨前的一到兩天,媽媽要適當給孩子增添衣物。恰到好處地“捂”,可將感冒、消化不良等病拒之門外。
⊙ 根據氣溫高低及時加減衣服。當晝夜溫差大于8℃時就需要“捂”,為孩子添加衣服,以免受寒。隨著氣溫的回升,不能減衣太快,待氣溫持續回升后,也要再多捂7天左右,體弱的孩子應持續14天為妥當,讓孩子的身體逐漸得到調節,以適應氣候的變化。當氣溫持續在15℃以上且相對穩定時,就可以不捂了。
⊙ “三暖二涼”很重要。三暖指的是背暖、肚暖、腳暖,二涼指頭部和心胸要涼。做到這幾點能夠預防疾病,減少感冒受涼的幾率。
尋醫專家辟謠:多多鍛煉更好對抗“倒春寒”?
很多人會覺得春天來了要多多運動,舒活筋骨,感受春的氣息,多呼吸新鮮的空氣,尋醫專家指出多呼吸新鮮的空氣是正確的,但是在倒春寒的時節里“多多運動”是不科學的。下面是尋醫專家給出的關于“倒春寒”時節的運動保養策略。
首先春季鍛煉不宜過早。尋醫指出春天早晨霧氣較重、溫度較低,各種細菌在春季正處于活躍的繁殖期,很容易彌漫在空氣中,加上如果粉塵較多、又遇霧天的話,則不適合鍛煉。市肺科醫院胸外科陳曉峰教授說,如果太陽還沒出來就開始鍛煉,植物可能還沒來得及進行光合作用,氧氣含量極低。
其次,春季鍛煉不可過猛,尋醫養生專家說因為人的肌肉和韌帶還比較僵硬,如果運動前沒有做好充分準備,很容易扭傷。準備活動可選擇步行、跑步等全身運動,幫助打開全身肌肉。適量進食也很必須,空腹鍛煉可能使人頭暈目眩,建議適當喝些粥,補充點水分,增加身體熱量較好。在運動中,還要注意運動的時間和強度,節奏比較慢、且運動量不大的運動方式比較合適,比如:慢跑、散步、太極、爬山、放風箏等,注意調節好自身節奏,科學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