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詳解養生之道
關于中醫的養生之道你知道多少呢? 善于養生的人,謹慎行事,回避禍害。”中醫學認為,人之生死乃一氣之化,生者氣之聚,死者氣之散。人之生必有生之理,人之死必有死之因,生生死死自然之理也。
道家老子說:“最大的禍害是不知足,最大的過世是貪得的欲望。知道到什么地步就該滿足了,就會永遠是滿足的。即是說人的心境安然滿足就要除禍害,去貪心,其關鍵在于知足之足。”一個人的幸福、健康和壽命也是如此,不能脫離所處的時代和社會的狀況,去追求那些根本達不到的東西,超越了這個界限就會帶來過失和禍害。
古人說:“善于思考,思之有悟。”平靜恬淡,恬淡無為,平淡的對待人生,注意節制自己的欲望和性情。也是對養生的一種解讀。
這些主要是對精神上的把握,內心清靜,氣定神閑,心態平衡,安靜處之。適當運動有益身體健康,全身得到運動,華佗的健康長壽的秘訣在于它繼承和發揚了中國傳統的淡泊名利的養生觀。大多歷史上長壽之人都認為:“酒是惡本,是魔事。”
其實,在我看來,對待任何事情要擁有一種精神維生素。切勿發怒,保持精神和心情愉悅。古時長壽之人都有他們各自的養生之道,下面就介紹幾位較典型的中醫養生的大師。
首先,孫思邈主張:清淡、少葷腥,講究飲食衛生,不要吃未煮熟的食物,以免傷胃;飲酒要適量,免傷神損壽;吃飯時要排除其他煩惱,否則無益,多練習一些養氣的方法。
然后,白居易認為,人要想長壽,必須遵循養生規律。必須豁達樂觀,心情舒暢,善于自處、自解,他十分重視運動養生。養氣的必備是要養氣修心,即:潛心,靜心,清心,調息,真心。
其次,書畫氣韻者說:“戒好飲,戒貪色,戒厚味,戒飽食,戒多動,戒多言,戒多憂,戒多思,戒久睡(睡覺7-8各小時為最佳。長時間睡眠者多有疲勞感或頭昏現象),戒久讀(久坐不動。注意培養良好生活習慣,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科學研究證明,人的大腦緊張工作的持續時間越長,人衰老的速度反而會越慢。要想衰老的慢,就必須保持腦力和體力的活動,而書法正是這兩種活動的結合。
古語——“淡薄生津液,清虛樂有余。鬢霜漸薄德,神憊恐高譽。苦好山林趣,深耽性道書。山翁多耄耋(maodie),粗食并園蔬。
作為得道者能夠潛心下來,我們也要盡可能地在亂世中保持內心的寧靜,哪怕是片刻也是我們自身了解了養生,學會了養氣,悟了養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