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過量食用雞蛋的危害
雞蛋的營養價值眾所周知,它為我們提供大量的優質蛋白,多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幫助。所以很多人都把雞蛋作為日常保健品大量食用,生吃雞蛋的人群也不少,但相信物極必反的道理大家都清楚,那究竟雞蛋多吃了會帶來什么樣的危害呢?
首先,雞蛋中含有大量膽固醇,吃雞蛋過多,會使膽固醇的攝入量大大增加,造成血膽固醇含量過高,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和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以產婦為例,一個雞蛋約含膽固醇250毫克,10個雞蛋約含2500毫克膽固醇。這個量,是正常攝入量的近10倍。加之,雞蛋中富含的脂肪屬飽和脂肪酸,攝入過多,必然會使血清膽固醇急劇上升,并能促使動脈粥樣硬化和心腦血管病的發生。
其次,多吃雞蛋容易造成營養過剩、導致肥胖。婦女產后在哺乳期間,每天熱能的需要量一般為2800~3000千卡左右,蛋白質需要量為90克,如每天吃10個雞蛋,等于攝入70克蛋白質,60克脂肪,約820千卡熱量,加之乳母還要吃一定量的主食、雞、魚、肉、豆制品、蔬菜及水果等,每天熱能攝入量可以達到3500~3800千卡,蛋白質和脂肪的攝入量都可達到120~140克。這就遠遠超過了她們每天的實際營養需要,致使營養過剩,會使多余脂肪在體內堆積而形成肥胖。
從營養學的觀點看,為了保證平衡膳食、滿足機體需要,又不致營養過剩,在一般情況下,老年人每天吃1~2個比較好。對于青年和中年人,從事腦力勞動或輕體力勞動的,每天吃2個雞蛋也比較合適;從事重體力勞動,消耗營養多的每天可吃2~3個雞蛋;少年和兒童,由于長身體,代謝快,每天也可吃2~3個。孕婦、產婦、乳母身體虛弱者以及實行大手術后恢復期的病人,由于需要多增加優良蛋白質,每天可吃3~4個雞蛋,但不宜再多。
最后,雞蛋可能攜帶病菌。未經任何處理的雞蛋外殼非常不衛生,會沾上雞糞雞毛等污染物,運輸中也會產生“二次污染”。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等致病菌可能會通過蛋殼表面殘留物傳播。因此鮮蛋直接上市,極易成為污染源。尤其是很多冰箱冷藏室沒有細分,雞蛋通常和熟食、奶制品等同放一個空間,如果雞蛋攜帶病毒的話,便很容易污染其他直接入口的食品。目前許多發達國家規定,禽蛋產出后必須加工成為潔蛋才能上市銷售,“有些國家的需要雞蛋當原料的企業甚至不允許蛋殼進廠,必須加工成蛋液。”在北美、歐洲一些國家和日本,禽蛋的清洗消毒率已經達到了100%,新加坡、馬來西亞、韓國和我國臺灣等地區這一比例也在70%以上。
營養的均衡對健康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如果你只顧營養不顧健康那就不知道你的初衷是什么了。所以吃雞蛋的方法也是要很講究的,科學飲食我們才能更加健康的。因為,各種營養素在體內是互相協調、互相制約而發揮作用的。這樣,身體才能正常發育和保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