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之交要預防胃腸感冒
夏秋之交,炎熱潮濕的環境使細菌、病毒等微生物大量生長繁殖。所以中醫指出,夏秋之交要預防胃腸感冒。
發燒、頭痛、咳嗽、流涕、周身不適是人們熟知的感冒癥狀,而食欲差、泛酸、燒心,以至惡心、嘔吐,有時還伴有輕微腹痛、水樣腹瀉等,這些癥狀卻很難讓人聯想到感冒。“然而它們卻可能是‘胃腸型感冒’的主要癥狀。”胃腸型感冒主要由腺病毒、杯狀病毒、流感病毒、冠狀病毒等感染引起,多發生于消化道功能較弱的群體。感冒病毒乘虛而入鉆進消化道,引起消化道黏膜反應,就會出現上面提到的一系列消化道癥狀。
胃腸感冒注意四點
季節交替是胃腸型感冒的高發時段,尤其在春夏、夏秋交替之時,要特別警惕胃腸型感冒。
對于胃腸型感冒病人的治療應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發病后應去醫院做血象和糞便檢查,必要時,還要進行肝功能等相關化驗,以排除由其他病菌引起的病變,如腸炎、細菌性痢疾等。第二,注意飲食調理,應少量多餐地吃些清淡、易消化的半流食或流食,如米湯、粥、面條,記住要少食多餐;避免進食油膩和帶有刺激性的食物。第三,注意補充水分,腹瀉使體內丟失較多水分和“電解質”,因此患者要少量多次飲水,必要時,給予靜脈補充液體和營養物質。第四,應根據病情酌情使用藥物:盡量減少口服各種消炎、止痛、退燒藥,如體溫超過38.5攝氏度以上,可到醫院用藥退燒。
知道了夏秋之交要預防胃腸感冒,季節交替是胃腸型感冒的高發時段,尤其在春夏、夏秋交替之時,要特別警惕胃腸型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