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貼秋膘別忘防燥滋陰
立秋已過,貼秋膘的養生方法又開始流行了起來,但是專家提醒說在吃肉進補的同時,別忘了滋陰,以免太過干燥。
立秋是第13個節氣,每年8月7日或8日太陽到達黃經135°時為立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節,立字解見春(立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斂也。”
古人總結了典型的物候現象,幫我們感受立秋的到來。中國古代將立秋分為三候:“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意思是,立秋之后,刮風時人們會感覺涼爽,此時的風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熱風。今年的立秋仍處在“三伏天”內,暑熱還一時難消,但是天氣總的趨勢是逐漸涼爽起來。
“貼秋膘”吃肉補補
現在民間還有“貼秋膘”的習俗。舊時百姓家中沒有空調風扇,夏天很難熬,人們胃口差,所以不少人都會瘦一些。
那時人們對健康的評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標準。瘦了當然需要“補”,彌補的辦法就是到了立秋要“貼秋膘”,當然首選吃肉,“以肉貼膘”。這一天,百姓家吃燉肉,講究一點的人家吃燉雞、紅燒魚等。現代都市人不喜歡胖,“貼膘”時會選擇烤鴨之類低脂肪的肉類來“健康進補”。
立秋后可通過飲食防秋燥
立秋之后,白天漸短夜漸長,氣候逐漸變得干燥,經過炎熱夏天的消耗,身體也會有些虛弱,有些人會表現出一些陰虛火旺和干燥所致的咳漱、大便干結等癥狀。通過飲食防治秋燥是最好的辦法。一下介紹幾樣滋陰潤肺的食譜:
銀耳燉冰糖
材料:銀耳30克、冰糖適量
制法:將銀耳加溫水浸泡,去蒂、去雜質、洗凈,撕成碎片,放入燉盅,旺火燉15分鐘,改用小火燉60分鐘,加入冰糖后再燉15分鐘即可食用。
功效:銀耳有滋陰潤燥的功效,尤其適合于陰虛火旺體質的慢性咽喉炎、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冰糖有生津潤肺、清熱安神之功效。兩者合用有滋陰潤肺安神的功效,適用于體質差、因節氣變化而致失眠的人。
沙參麥冬百合粥
材料:沙參15克、麥冬15克、百合15克、小米50克、白糖適量
制法:將沙參、百合、麥冬洗凈后經水磨再澄取淀粉,曬干后與粳米同煮粥,加適量白糖即可食用。
功效:沙參能潤肺止咳、養胃生津。麥冬具有養陰清熱、潤肺止咳的功效。百合兼具美食與中藥的雙重身份。有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的作用。三者合一具有養胃滋燥、清心安神的功效。適用于肺熱陰虛的干咳少痰、久咳聲啞及胃陰耗傷、津少口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