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爽涼 早晚宜多喝“粥”
秋季天氣涼快了下來,習習的秋風有時候甚至有些涼,因而跟多人喜歡上了喝粥,喝粥是很養生的習慣,中醫飲食專家推薦秋季不防早晚多喝點粥。
氣候干燥,溫差漸大,宜早晚食粥,溫腸軟胃,潤肺止燥。《隨息居飲食譜》把粥譽為“世間第一補人之物”,以代替參湯。清代學者曹廷棟更在《老老恒言》中強調了粥對老年人的益處:粥能益人,老年尤宜。老年有意日食粥,不計頓,饑即食,亦能體健,享大壽。粥是秋季飲食中必不可少的良物。那么,秋季食粥應注意什么呢?
先說米,秋收新谷,糙米為佳。糙米即除了外殼之外都保留的全谷粒,雖然其口感較粗,煮多耗時,但其營養價值則高精米數倍。
諸米之中,最易用粳米,《本草經疏》譽粳米為“五谷之長,人相須賴以為命者也。”粳米在《傷寒論》等書中古方亦多加入,用意各不相同。薏米,中藥稱“薏苡仁”,《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古人常用來祭祀。《本草化義》曰:“薏米,味甘氣和,清中濁品,能健脾陰,大益腸胃”。 現代研究則認為有利皮膚健美和抗癌。
再說輔品,如果在煮粥時加入梨、蘿卜、芝麻、菊花等,效果更佳。
生梨乃百果之宗,潤肺、化痰、止咳、降火、清心、解毒,民間更有“生者清六腑之熱,熟者滋五腑之陰”的說法,秋季上火者宜多食此物。南瓜性溫味甘,《本草綱目》言其“補中益氣”,且南瓜富含瓜氨酸、精氨酸、及各類維生素、果膠、纖維素等,有“降糖降脂佳品”之譽,糖尿病人最易食用。銀耳號稱“菌中之王”,具有滋潤而不膩滯的特點,可針體虛、久病初愈之人。此外,胡蘿卜,黑芝麻,山藥,枸杞,蓮藕皆可入粥,其效各異。
下面介紹兩種秋季粥中上品。
紅薯粳米粥,選紅薯兩塊,粳米適量。粳米洗凈,加水入鍋熬煮,后放入塊狀紅薯熬熟即可。紅薯性味甘平,具有補中和血、益氣生津、寬腸胃之功效。與粳米熬粥可健脾養胃、益氣通乳、潤肺通便的功效。秋季常食此粥,還能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減少皮下脂肪,延年益壽。
薏米紅豆粥,無需一定比例,一樣抓一把,洗凈后入鍋加水熬煮即成。絕不會發黏變稠,薏米和紅豆熬爛沉底,淡紅色的湯浮于其上,有效成分大都在湯里。濕邪是造成現代各種慢性、頑固性疾病的根本,薏米紅豆湯是治濕邪最好的藥。薏米可治濕痹,輕身益氣利腸胃。紅豆,亦稱“赤小豆”,利水消腫,紅色入心。現代人精神壓力大,心氣虛,運動少。既要祛濕補心,還要健脾胃,非薏米和紅豆莫屬。
秋天食粥不無益處,尤其初秋,不少地方仍濕熱交蒸,以致脾胃內虛,抵抗力下降,若能適時進補溫食,喝些熱藥膳粥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