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泡腳防病 養(yǎng)生泡腳加點中藥
秋季天氣開始涼了下來,注重養(yǎng)生的人開始進補和泡腳,中醫(yī)專家推薦說秋季泡腳不妨加點中藥,而且不同的中藥功效是不一樣的。
生姜祛寒
生姜屬辛溫解表類,祛寒解表,且毒副作用較小。怕冷、容易手腳冰涼的人可以用生姜泡腳。
一般取15~30克生姜(約為中等大小姜半塊),將其拍扁,放入鍋中加小半鍋水,蓋上鍋蓋用熱水煮10分鐘。煮好后,將全部姜水倒出,加入適量冷水至40℃左右(以不燙為宜)。泡腳時水要沒過踝部,最好邊泡邊搓雙腳。
生姜藥用成分有許多小分子物質,蓋上鍋蓋煮可以避免其揮發(fā)。半塊姜的用量對半盆水。如泡腳用水量較多,或怕冷癥狀較重,可酌情增加姜的用量。
桂皮消腫
桂皮,又稱肉桂、官桂或香桂,與花椒都是家庭常用香料,二者都有溫腎陽作用。泡腳對因腎病引起的浮腫有緩解作用。腎源性水腫是由于腎臟功能問題或出現(xiàn)疾病而引起的水腫。一般首先發(fā)生在組織疏松的部位,如眼瞼或面部、足踝部,以早晨起床時最明顯,用手指按壓水腫部位的皮膚可出現(xiàn)凹陷。可用花椒和桂皮各15克(一小撮或一小塊)煮后泡腳,煮法同煮生姜的方法。
如先從身體的下垂部位(如腿)開始出現(xiàn)水腫癥狀,逐漸發(fā)展到身體其他部位,則可能是由于心臟功能問題而導致的心源性水腫。這種水腫可選用生姜煮水來泡腳,可促進下肢血液循環(huán),從而輔助減輕水腫。
艾草溫肺
艾草性溫、味苦、無毒,具有回陽、理氣血、逐濕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也常用于針灸,故又被稱為“醫(yī)草”。艾草泡腳能改善肺功能,對于患有慢性支氣管炎和容易咳白痰的人很有好處。
艾草泡腳方法和生姜泡腳方法相近,一般取30~50克(一小把)干艾草煮水泡腳,煮法與前相同。
身體寒濕重的病人,每周可用艾草泡一次腳,還可同時喝一杯生姜紅棗水(10粒干紅棗加兩片生姜,加十碗水煮兩個小時)。
艾草泡腳期間應注意,多喝溫開水,少吃寒涼食物,注意休息。虛熱、實火引起的頭面部、咽喉部不適、慢性支氣管炎等都能得到一定緩解。發(fā)燒和患有低血壓、糖尿病的人要在醫(yī)生指導下用艾草泡腳。艾草泡腳每周2~3次即可,不宜過于頻繁。艾草泡腳能引火下行,有時會引起頭面部的氣血不足,容易引起頭暈、頭痛,還會引起情緒上的變化。
紅花防凍瘡
紅花是一種婦科常用中藥,活血通經,祛瘀止痛。冬季易凍瘡和皮膚皴裂的人秋季應用紅花泡泡腳,可預防。
取紅花10~15克(大約一小撮)按之前提到的方法煮水泡腳,能預防和改善凍瘡。如果用30~50克的干艾草和10~15克的紅花同時煮水用來泡腳,還可以改善血液循環(huán),預防和減輕靜脈曲張、末梢神經炎。
如果血液循環(huán)不好,手腳易發(fā)麻,或下肢瘀血,就可以用這兩種藥材一起泡腳。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睡眠質量。感冒期間用紅花和艾草泡腳,能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
安全泡腳有禁忌
泡腳時間不宜過長,以15~30分鐘為宜。泡腳時血液會流向下肢,腦部易供血不足。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老年人如胸悶、頭暈,應暫停泡腳休息。糖尿病患者末梢感覺能力差,應由家人先試水溫,防止發(fā)生燙傷。
中藥泡腳最好用木盆。銅盆等金屬盆中的化學成分不穩(wěn)定,容易與中藥中的鞣酸發(fā)生反應,生成鞣酸鐵等有害物質,使藥物的療效大打折扣。
兒童不宜用過熱的水長時間泡腳。因為足弓是從兒童時期開始形成的,因此要從小注意保護。如果常用熱水給小兒洗腳,足底的韌帶就會變得松弛,不利于足弓的形成和維持,容易形成扁平足。女性經期別自己亂用中藥泡腳。最好咨詢醫(yī)生,根據(jù)自身情況對癥用藥。
-
冬季養(yǎng)生小常識冬季人體抵抗力下降,學會養(yǎng)生保健是關鍵,那冬季該如何養(yǎng)生呢?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幾個養(yǎng)生的小常識。喝酒不暖身,最好喝生姜
-
四季養(yǎng)生的訣竅人體的陰陽,是生命的根本。自然界有春夏秋冬四時的變化,即所謂“四時陰陽”。善于養(yǎng)生的人,也要使人體中的陰陽與四
-
三伏天來了,明星們都這么做?關于夏天那些事兒——越是夏天越是不要與冷飲為伴。特別是三伏天,一定要忌吃冰冷食物。多喝溫水,能為身體打下堅實基礎。
-
夏天吹空調濕氣重怎么辦?夏天人體的汗毛孔本來是張開的,人們每天都要在室內外進進出出,
-
中藥祛苦四法,喝中藥也可以不苦!良藥苦口利于病,人人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