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進補的最佳時間是在什么時候
進入秋季后,人們的胃口隨著氣溫的下降逐漸好轉起來,所以很多人開始進補。那么秋季進補的最佳時間是在什么時候?
初秋氣溫仍較高,加之時有陰雨,濕度偏高,因此依然較悶熱,易出現“秋老虎”,因此此時還不宜急于進補。而白露之后,雨水漸少,天氣干燥,晝熱夜涼,尤易患病,也不是最佳的進補時機。秋季進補一般認為在“寒露”之后最佳。所以對于多數人來說,“十一”之后進補為最佳。
秋令養生應遵循“養收”的原則,以保養內守之陰氣。從中醫角度上說,“寒露”這一節氣最大的特點是“燥”邪當令,而燥邪最容易傷肺傷胃。這一節氣期間人們易出現皮膚干燥,皺紋增多,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甚至會毛發脫落和大便秘結等。因此,養生的重點是養陰防燥、潤肺益胃,在此時進補也應該從這方面入手。
人們常說,“藥補不如食補”,進補不妨先從飲食上加以調整。飲食上應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類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銀耳、蘿卜、番茄、蓮藕、牛奶、百合、沙參等有滋陰潤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品,另外鴨肉、生梨、甘蔗、荸薺、柚、枇杷等都有很好的養陰潤肺功效。
早餐應多吃溫食,推薦大家可以常喝些熱藥粥,因為粳米、糯米均有極好的健脾胃、補中氣的作用,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參粥、生地粥、黃精粥等。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應多吃些紅棗、蓮子、山藥、鴨、魚、肉等食品。
秋燥不僅使人感覺不舒服,而且還會誘發許多感染性疾病,如感冒、癤腫、鼻炎等,因此秋季進補宜多選甘寒滋潤之中藥。常選用西洋參、燕窩、沙參、麥冬、石斛、玉竹等,其中西洋參性味苦、微甘、涼,入心、肺、腎經,有補氣養陰、清虛火、生津液的作用,適用于氣陰不足、津少口渴、肺虛咳嗽、虛熱煩躁等;燕窩性味甘平,入肺、胃、腎經,有益虛補損、滋陰潤燥、化痰止咳之功,常用于肺腎不足、咳嗽氣急等。“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這句諺語提醒大家:白露節氣一過,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體;寒露節氣一過,應注重足部保暖。
知道了秋季進補的最佳時間是在什么時候,另外,秋季在起居上要做到早睡早起,早睡利于養陰,早起利于舒肺,呼吸新鮮空氣,使機體津液充足,精力充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