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方進補 冬令進補最佳選擇
常言道冬季進補,來年打虎,意思講的就是冬季進補得當,來年身體會更健康,健壯如虎。冬季的確是最佳的進補時節,當然我們一定要注意進補的方式方法,否則是適得其反,那么冬季都有哪些補品補藥呢?
1、膏方
傳統的中醫膏方是醫生通過面對面地望、聞、問、切,再作相應的辨證分析,綜合處方配伍,并由中藥房按規格要求煎熬制成膏劑,因此,針對性強,療效好,且服用方便,深受群眾歡迎,是冬令進補方式的重點選擇。
2、單味補品
(1)人參
人參品種、質地、等級分類較為復雜。有紅參、白參之分,按產地有國產的吉林人參、進口的朝鮮參(又名別直參),從種植地講,有野山參、移山參、家園參,其等級有天、地、人、20支、30支、40支、60支等不同。民間熟悉的人參多數指別直參或野山參。總體而言,人參性溫,功效為大補元氣。凡手術后、婦女產后、或大病愈后,屬氣虛或氣血虛、體質虛寒者適宜。紅參是白參經過加工而成,與白參相比,論溫性及功效,紅參大于白參。白參即是俗稱的生曬參,其補氣之功雖然稍小,但較為平和,屬平補之品。新鮮白參經白糖浸泡,則俗稱白糖參,仍屬白參之類。上世紀80年代之前的別直參是指朝鮮人參,隨著工業科技發展,我國有了自主品牌的別直參,與朝鮮產的別直參相比,功效相近,只是前者性溫而偏燥,后者性溫而潤,至于野山參為大補元氣之首品,然數量極少,且價格昂貴,移山參功效略遜。
(2)西洋參
西洋參益氣養陰清熱,對氣陰兩虛、陰虛內熱者適宜,脾胃虛寒、便溏者慎用。國內引種的國產西洋參其功較差。
(3)楓斗
楓斗性微寒,補陰、養胃、生津,對熱病傷津,具滋養胃陰的功效,凡陰虛之體,可四季常服。可水煎口服,水煎代茶,或研細末服或制作食療。但體質虛寒者慎用。
(4)冬蟲夏草
冬蟲夏草味甘性溫,有滋肺補腎功效,對肺結核、久咳未愈者治療效果較好,對癌癥化療、術后體虛者有效,但其性溫,內熱甚者慎用。本品價格昂貴,采用研磨后服用為好。
(5)阿膠
阿膠又名驢皮膠,功具補血止血,是貧血治療的首選補品,同時為廣大女同胞冬令進補的佳品,中醫謂:婦人以血為本,用阿膠補血就是這樣的道理,但行經期忌服。
(6)龜甲膠
龜甲膠為滋補腎陰之品,凡腰酸腰痛、頭昏眩暈、眼花、心悸、尿頻及男子精子少的不育癥屬腎陰虛的均可服用,腎陽虛則不宜。
(7)鹿角膠
鹿角膠有溫補肝腎、益精養血之功,對腎陽虛虧之腰酸肢冷療效較好,陰虛或有濕熱之癥(如前列腺炎、尿路感染等)忌服。鹿胎膠有調經、助孕之功,對宮寒不孕育齡期婦女有一定的效果。
3、中成藥
中成藥為十全大補膏,系古方加工制成的中成藥,有補氣、補血之功,服用方便,但陰虛內熱,素體者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