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養生小常識 以養心為主
2015年的立夏是在5月6日,這就意味著夏天來了,有一些立夏養生小常識需要了解。立夏后,氣溫會逐漸升高,人們容易上火,當然*消耗也隨之加大,人往往會覺得疲倦,此時要重視養生的方法。那么,立夏養生小常識都有哪些呢?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立夏養生要注意什么吧!
立夏養生小常識
立夏養生小常識
一、口舌生瘡多進稀食
對于*臟腑來說,立夏時肝氣漸弱、心氣漸強,此時的飲食原則是增酸減苦,補腎助肝。保證胃腸功能正常,抵御暑熱侵襲,是夏季養生的重要一環。立夏之后,人們大量排汗會造成*陽氣不足;皮膚腠理易于開泄,而多食用酸性的食物及藥品,可以使皮膚腠理適當收縮。烏梅、山楂、木瓜、五味子均具有收斂、固澀的特性,可以用來治療泄瀉、虛汗等病癥。夏季里,推薦大家自己動手在家做山楂糕,美味又健康。
立夏后陽氣上升,天氣逐漸升溫,多吃油膩,或易上火的食物,會造成身體內、外皆熱,易出現上火的痤瘡、口腔潰瘍、便秘等病癥。為解決此時脾胃功能紊亂,飲食上宜清淡、多補水,多吃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
多進稀食是夏季飲食養生的重要方法,據說熬立夏粥講究在村頭巷尾進行,就地挖灶坑,安上大鐵鍋,點火熬粥,炊煙裊裊。操持此粥的人,絕對是位慈祥善良、群眾威望高的老奶奶。說是吃了這種粥,鄰里和睦,一心去夏耕夏種。早、晚食粥,午餐喝湯,這樣既能生津止渴、清涼解熱,又能補養身體,有利于調節身體的陰陽平衡。此外,鴨肉、蝦、鯽魚、瘦肉、食用蕈類(香菇、蘑菇、平菇、銀耳等)、薏米等,同樣具有增進食欲、補充營養、消暑健身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