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時節做好五個預防 平安度寒冬
隨著深秋的來臨,氣溫更低,天氣更加的寒涼,這樣的環境更容易導致一些疾病的發生,如呼吸道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等,所以提醒大家一定要做好日常的防護,尤其體弱多病的患者更要注意,下面就為大家介紹深秋時節易患的五種疾病及預防常識。
防中風
大量臨床統計資料表明,70%以上的中風病例發生在秋末和冬季。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動脈硬化、冠心病等慢性病史者要堅持服藥,定期體檢,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激動等劇烈變化。洗菜洗衣服的時候水溫不要過低,不然很容易刺激血管收縮。早晨起床也不要突然起來,要做到緩慢起床,避免導致直立性低血壓。室內保持一定的濕度和溫度,室內外溫差不要太大。一旦出現突然眩暈或頭痛突然加劇,一過性視物不清或失明,舌根發硬或失語,突然一側肢體麻木、乏力、活動不便等,要及時送醫院診治。
防肺疾
中醫學認為,秋令與肺氣相應,秋天燥邪易傷肺。此外氣溫突降時期,呼吸道黏膜的抵抗力下降,細菌、病毒可乘虛而入,多發的疾病包括老年肺炎、“老慢支”復發、哮喘病發作等。
秋季保健肺為先。第一,要注意氣候變化,及時增添衣服,減少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等疾病復發。第二,肺喜潤而惡燥,所以應注意補水,每天飲水不低于1200毫升,飲食上也要少辛增酸、防燥護陰,多吃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銀耳、蘿卜、秋梨、香蕉、藕、芡實、百合等。
每天做一次呼吸體操可增強肺功能:端坐,全身放松,均勻呼吸,然后躬身彎腰,再使身體上抬,3~5次為1遍。可根據每個人的體力,反復做3~5遍。注意身體下彎時,宜屏住呼吸。這種方法可通達肺氣,疏通肺脈,具有調養肺氣的作用,對外邪傷肺及肺氣虛損均有調理作用。
防膚損
深秋以后,空氣中的水分含量下降,暴露部位水分容易丟失,同時*新陳代謝逐漸減慢,汗腺和皮脂腺分泌功能減退,使皮膚表面上的水分和油分也跟著減少,出現皸裂、脫屑、瘙癢、皺紋加重,特別是老年人,更容易出現老年性皮膚瘙癢癥。
建議在這個季節,洗澡的次數不宜多,時間不宜長,水溫不宜高,少用肥皂等堿性強的清潔用品,防止皮膚表面的脂肪膜受損。飲食上,可多吃青菜、梨、蘋果、香蕉、葡萄、銀耳等水果和蔬菜,以補充機體適應干燥皮膚所需的維生素和營養。食療方面,可食用蓮子、山藥、扁豆、百合、沙參等益氣養陰的中藥煮粥。魚、蝦、酒、辣椒等食物盡量少吃,以免加重病情。皮膚癢時,切忌抓撓,可涂抹一些潤膚乳液。
-
告訴你為什么吃中藥需要忌口實踐證明,吃中藥忌口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我們平時食用的形形色色的食物具有各自的性能,對疾病的發生、發展和藥物的治療作用均
-
眼睛是人體最累的器官之一,老中醫說常吃這幾種食物明目養生現代人每天用眼過度,白天電腦,晚上手機,被各種電子產品輪番轟炸。眼睛難免干澀、疲勞,久而久之視力還會下降。但是你可以通過
-
在辦公室邊工作邊運動英國一家民意調查和市場咨詢顧問公司選取了1000名年齡在21—30歲之間的白領和一群年齡在16—21歲之間喜歡玩電腦游戲的人,對他們
-
發燒不退試試這五大退燒穴位發燒是比較常見的病,通常對身體的傷害不大,因此當發燒體溫不是很高的時候,不建議馬上就用藥治療,更甚者去醫院打針輸液,可自
-
女性白領如何自測身體的亞健康隨著社會生活節奏加快,永遠忙不完的工作、復雜的人際關系、煩惱的婚姻、煩瑣的家務,不僅心累,身體也疲勞乏力、反應遲鈍、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