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種水果不可過量吃 猛吃柿子吃出胃石病
很多人喜歡吃水果,有時候吃起來甚至沒有節制,飲食專家建議說有些水果是不能過量吃的,尤其是下面的四種水果,警惕吃出疾病來。
吃柿子,胃里長出石頭
你聽說過胃會長石頭嗎?進食大量未成熟的柿子、未經加工的鮮柿子或未去皮核的柿子,就會引起胃石。
這是因為柿子中含有較為大量的鞣酸,鞣酸與胃內的蛋白質結合形成不溶于水的鞣酸蛋白,沉積于胃內;再加上柿子中的果膠、膠質及胃內的食物殘渣,它們“團結起來”,凝聚成塊而形成胃石,醫學上稱為胃柿石癥。塊頭小的胃柿石可通過幽門入腸隨大便排出,塊頭大的胃石就出不了“門”而在胃內長期駐扎,引起胃痛、惡心、嘔吐等癥狀。另外,黑棗、山楂也可引起胃石。
預防胃柿石癥發生,首先要避免空腹吃生澀的柿子,吃了高蛋白魚肉(如蝦、狗肉等)后,不應在餐后接著吃柿子。發生胃柿石癥須求助醫生,通過胃鏡活檢將胃石搗碎或手術治療。
吃菠蘿吃出菠蘿病
菠蘿味美汁多,令人饞涎。但菠蘿中含有菠蘿蛋白酶,有過敏體質的人吃了就會發生過敏反應,引起菠蘿病。一般吃后15分鐘到1小時內發生腹痛、吐瀉、頭昏,皮膚潮紅、發癢,有的起蕁麻疹。患者四肢、口唇發麻,嚴重者呈呼吸困難甚至休克。一旦出現過敏反應即應送醫院施治,使用撲爾敏、苯海拉明等抗組胺藥物;嚴重者使用皮質激素及其他綜合治療。
預防菠蘿病的辦法是:先將菠蘿削皮,挖掉果丁,然后切片,在鹽水中浸泡30分鐘以破壞菠蘿蛋白酶,這就可避免發病。既往吃菠蘿發生過敏反應者,則以忌吃為宜。
橘子紅了,身子黃了
柑橘是人們喜愛的水果,但吃得過多周身皮膚就會呈橙黃色,尤以手掌、腳掌、鼻唇溝、鼻孔周邊更為明顯,這種現象醫學上稱為胡蘿卜素血癥或葉紅質血癥,也稱皮膚橙黃病。一些進食過多胡蘿卜、番茄、南瓜的人也可發生此病;因這些食物含有胡蘿卜素(葉紅質),若進食過多,血中胡蘿卜素便明顯增多,而肝臟又不能把多余的胡蘿卜素轉化為維生素A,于是,皮膚內的胡蘿卜素含量明顯增高,使皮膚呈現橙黃色。橙黃病雖非嚴重疾病,但常被誤認為是肝炎而引起恐慌。本病皮膚發黃,但鞏膜卻不黃,血中膽紅質也不增高,故可資鑒別。
預防措施是避免吃過多的柑橘或上述食物。若出現皮膚發黃,即應停吃上述蔬果,并大量飲水,增加尿量,一般數日內即可退黃。
大啖荔枝,兒童昏了
由于荔枝所含糖分主要是果糖,暴食荔枝后,血中有過量不能被細胞(特別是腦細胞)利用的果糖,而能被細胞利用的葡萄糖含量卻很低,故出現低血糖癥狀。患者會突發頭暈、心慌、面色蒼白、出冷汗、乏力、有饑餓感;嚴重者可出現昏迷、抽搐、脈細、呼吸不規則等。因此,在荔枝上市季節不宜過量吃荔枝,如果遇到上述情況,可讓患者平臥,沖糖水飲服,嚴重者須送醫院救治。
“美容”水果,小心中毒
隨著市場經濟的繁榮,水果供應已經打破了以往的季節性和地域性。無良果販為了蠅頭小利,往往對水果進行“美容”、“塑身”,使其一個個豐滿圓潤,鮮嫩誘人。他們的著數有:用稀硫酸泡荔枝保鮮,使荔枝紅艷可愛;青里泛白的桃子浸在洗衣粉中數小時,桃子搖身一變而色澤鮮艷,白里透紅,但吃在嘴里既硬又澀;未成熟的葡萄噴上植物激素可變得透紅碩大,但味道酸澀;使用膨大劑的獼猴桃,單個重量可超過120克,但毛硬肉粗。
因此,人們選購水果時一定要注意兩點:一是不要光看外表中了“美人計”;二是吃水果一定要削皮,雖說水果皮所含的維生素C較多,但果皮上的農藥是不易洗凈的。另外,對腐爛變質的水果如甘蔗等,請記住一句民諺:寧吃鮮桃一口,不吃爛杏一筐。
-
4種食物適合冬季滋補冬天吃什么好?俗話說:冬令進補,春天打虎。寒冷的冬季,除了保暖至關重要,適量進補、合理膳食尤其關鍵,只有提高體質增加抵抗力后,
-
糖尿病患者能吃米飯?來聽聽專家怎么說我們都知道糖尿病,而且糖尿病的并發癥也是非常多的,其實糖尿病的發生和飲食也會有著很大的關系的,那么糖尿病的患者在生活中到
-
糖尿病患者要吃燕麥 叫小米效果更佳糖尿病的患者在吃燕麥的情況下,其實好處也是非常多的,因為這個燕麥的一些脂肪也是非常少的,而且糖分也是非常少,而且也不會引
-
中藥飯前還是飯后吃 注意它的時間才可以有了疾病的情況下,一定要記得可以通過藥物的方式去改善,那么對于這個中藥,大家也是非常熟悉的,中藥應該要在飯前吃還是在飯后
-
枸杞泡水有什么作用?枸杞泡水三大驚人功效枸杞泡水喝具有補腎益精的功效,有利于腎臟的健康,可以改善腎虛狀況,能緩解身體疲勞的問題,能夠增強身體的力量,還可以改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