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對癥治療高血壓 自測類型選對藥
高血壓患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升高,女性在更年期前患病率略低于男性,但在更年期后迅速升高,甚至高于男性。中醫根據不同類型的高血壓對癥開出一下中藥方,我們一起來看看中醫是怎樣對癥治療高血壓的吧。
中醫對原發性高血壓的辨證分型有多種方式,最常用的是以臟腑、八綱、病因、病機、病名相互結合的分型方式。目前較為統一的觀點是,病之本為陰陽失調,病之標為內生之風、痰、瘀血。臨床上將其分為肝陽上亢型、陰虛陽亢型、肝腎陰虛型及陰陽兩虛型4個證型和內風、血瘀、痰阻3個兼證。
肝陽上亢型證:見頭痛頭漲,眩暈耳鳴,面紅赤,口苦心煩,舌紅,脈弦有力。
治宜平肝潛陽,清火熄風,方劑可用天麻鉤藤飲加減、鉤藤、生決明、山梔、黃芩、川牛膝、杜仲、夜交藤、桑寄生、茯神等。若偏于風盛者,四肢麻木,手足震顫,筋惕肉目肉,宜加龍骨、牡蠣、珍珠母以鎮肝熄風;若偏于火盛者,兼目赤、苔黃,可加龍膽草、丹皮以清肝泄熱,便秘者可加用當歸龍薈丸瀉肝通腑。
陰虛陽亢型:除具有一般陽亢癥狀外,還有心跳,怔忡,失眠,健忘,脈弦細而數,舌苔黃,舌質絳紅。
治宜滋腎養肝為主,方劑選用知柏地黃丸加減、山藥、山茱萸、丹皮、澤瀉、茯苓、知母、黃柏、生龍牡、龜板等。若偏于心陰虛者,可加酸棗仁、桂圓肉、遠志、女貞子等以養心安神。
肝腎陰虛型:主要表現為頭暈目眩,腰酸腿軟,五心煩熱,失眠,耳鳴,舌質干紅少苔或無苔,脈弦細。
治宜以滋腎養肝為主,可選用大補元煎加減、山藥、山茱萸、枸杞子、人參、當歸、何首烏、杜仲等。
陰陽兩虛型:主要表現為四肢不溫伴乏力,腰酸,頭痛,耳鳴,心悸,舌淡苔白,脈弦細。
治宜育陰助陽為主,若偏于陽虛者,則選用右歸丸加減、山藥、枸杞子、杜仲、山茱萸、肉桂、附子、菟絲子、當歸、鹿角膠等;若偏陰虛者,則選用左歸丸加減、山藥、山茱萸、枸杞子、菟絲子、鹿角膠、龜板膠、牛膝等。
以上幾型若兼內風者,可加潛降熄風藥,如菊花、鉤藤、龍骨、牡蠣、珍珠母等;兼血瘀者,可加活血化瘀,行氣通絡之品,如丹參、川芎、當歸、桃仁、紅花、地龍等;若兼痰阻者,可加豁痰利氣之屬,如膽南星、半夏、陳皮、遠志、天竺黃、川貝等。
總之,臨床上應以辨證施治,隨證加減為原則,不能生搬硬套。臨證中往往是數型合并出現,故辨證用藥要靈活多變,才能有效。
好文推薦:
-
高血壓患者要注意什么?高血壓患者要合理調整飲食飲食,盡量做到清淡,多吃些水果蔬菜能起到降血壓的作用,有利于血壓控制,高血壓患者不宜吃高脂肪類食
-
高血壓護理方法有哪些?高血壓患者要做好護理工作,科學用藥能起到降壓的作用,并且要改掉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千萬不要盲目用藥,盲目用藥會導致血壓升高
-
中醫治療高血壓有哪些優勢?高血壓是老年人比較常見的疾病,老年人會出現頭暈眼花的癥狀,而且還會出現心腦血管硬化的情況,老年人患高血壓危害比較大,而且
-
高血壓要注意哪些問題?高血壓的患者要注意情緒的調節,避免大發脾氣,否則會導致血壓不穩定,從而也會導致人體內分泌功能紊亂,高血壓患者要做好心腦血
-
高血壓中醫如何治療?高血壓如果不及時治療,會誘發多種并發癥,甚至也會對生命造成嚴重的威脅,高血壓的患者要選擇合適的方法來控制血壓,并且要定期